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强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教育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利用
  • 1篇新式学堂
  • 1篇信史
  • 1篇学堂
  • 1篇学堂乐歌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教育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师训
  • 1篇视障
  • 1篇述论
  • 1篇特殊教育
  • 1篇特殊教育发展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家庭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全纳

机构

  • 5篇南京特殊教育...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雪城大学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国陶行知研...

作者

  • 5篇马建强
  • 1篇朴永馨
  • 1篇雷江华
  • 1篇郭卫东
  • 1篇朱永新
  • 1篇王培峰
  • 1篇季瑾

传媒

  • 4篇现代特殊教育
  • 1篇江苏教育(教...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为视障教育服务 为盲教师训奉献——记全国著名盲教育专家曹正礼先生被引量:1
2017年
曹正礼1941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潘姓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山东受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影响,许多农村荒无人烟、民不聊生,不少家庭陷入卖儿卖女的极端贫困境地。为了活命,一位双目失明的算命先生说服了一位曹姓人家,收买了才一岁多的他,由此改姓曹。
高理敬季瑾马建强
关键词:教育服务教育专家视障农民家庭
特殊教育从隔离到全纳的跨界对话(笔谈)
2024年
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我国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对我国和世界特殊教育发展影响深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思想,弘扬《萨拉曼卡宣言》精神,深入实施全纳教育,本刊联合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以“纪念《萨拉曼卡宣言》颁布30周年”为主题,诚邀不同学科、不同业界专家学者等,从不同视角发表观点,陈述见解,贡献智慧。
朱永新朱永新黄军伟邹蜜朴永馨厉才茂朴永馨王培峰马建强王培峰马建强雷江华杜晓镇郑璇雷江华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发展中国特殊教育
寻找档案里的残疾人 书写残疾人的信史
2022年
残疾人史的研究工作是中国特色残疾人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性支撑,为解决残疾人史研究资料少且收集困难的问题,利用档案资料挖掘残疾人史料是一条可靠的路径。2022年5月18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档案利用与特教史研究论坛”,旨在讨论残疾人史研究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利用档案解决困难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史研究。本刊以笔谈的形式将论坛内容刊出,以期为社会各界学者利用档案推动残疾人史研究提供参考。
马建强
关键词:档案利用残疾人
民国时期的江苏校歌
2014年
(一)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它的曲调来自日本童谣《手戏》,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此歌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所谓“学堂乐歌”,其实就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的学校歌曲,就是我国学校校歌的源头。
马建强
关键词:民国时期校歌学堂乐歌南洋公学新式学堂清末民初
中国古代盲人音乐教育述论被引量:1
2024年
人类出现必有残疾人伴生,盲人是残疾类别中尤为痛苦的弱势社群,却因听音辨乐的自然优势,能得天独厚地融入大千世界。中国最早的残疾人专业教育正从盲人音乐教育发轫,“上三代”是“官办”盲人音乐的发达时期。先秦以降,礼崩乐坏,官方瞽目乐师体制停废,官办盲人音乐教育机构无存。延至晚清,盲乐人更多转入并存续于民间,他们是华夏古乐文化一脉相传的承继光大者。但,中国古代的盲人音乐教育与近代特殊教育仍有时代差别,它只是制度化特殊教育的前奏曲目和古典形态。古代盲人音乐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古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带来中国特殊音乐教育与时俱进的丰沛内容和无限发展空间。
郭卫东马建强
关键词:盲人音乐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