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开滦医疗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性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急性脑卒中
  • 4篇梗死
  • 3篇醛固酮
  • 3篇醛固酮合成酶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低氯
  • 2篇低氯血症
  • 2篇低钠
  • 2篇低钠血症
  • 2篇血压
  • 2篇血症
  • 2篇预后
  • 2篇醛固酮合成酶...
  • 2篇醛固酮合成酶...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胆固醇

机构

  • 11篇开滦医疗集团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开滦(集团)...

作者

  • 11篇刘春英
  • 4篇阮晓兰
  • 3篇吴寿岭
  • 2篇袁建新
  • 2篇沈志霞
  • 2篇王丽英
  • 2篇任燕
  • 2篇王秀艳
  • 2篇李洪芬
  • 1篇赵海燕
  • 1篇宋绍敏
  • 1篇牛金茹
  • 1篇赵惠荣

传媒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6例枕叶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王丽英刘春英
关键词:枕叶梗死
急性脑卒中与低钠、低氯血症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低钠、低氯血症与急性脑卒中的病情轻重、卒中类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2例(出血性卒中179例,缺血性卒中233例),于入院次日、7天、14天晨检测空腹血钠、血氯。入院后24h内对患者的病情按改良Edinburgh-Scandinavi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型184例,中型145例,重型83例。结果出血性卒中组低钠、低氯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低钠、低氯血症组中的中、重度患者显著多于正常血钠、血氯组;低钠、低氯血症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血钠、血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钠、低氯血症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
刘春英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低钠血症低氯血症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原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等残疾 而其营养不良的发生会直接影响预后,现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住院患者的调查报告如下.
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营养不良
氢氯噻嗪和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11B2基因多态性和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浓度的关系及氢氯噻嗪(HCTZ)和卡托普利对血浆ALD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11B2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ALD浓度,然后均服用6周HCTZ,12.5mg/d,6周后加用卡托普利25mg,2次/d,随访1年。1年末所余资料完整的219例患者按TT、TC、CC基因型分为3组,比较3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ALD浓度的变化。结果服药前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无差别,6周后,3组患者血浆ALD水平均较服药前有所增高,TT、TC2组ALD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加用卡托普利继续治疗1年后,3组患者血浆ALD水平又都有不同程度的回降,其中TC组ALD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HCTZ后CC组血浆ALD浓度上升幅度小于其他2组,加用卡托普利后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均有所回降,CC基因型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其他2组。
刘春英宋绍敏赵海燕吴寿岭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氢氯噻嗪卡托普利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急性脑卒中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6例(出血性卒中442例,缺血性卒中584例),对其空腹血脂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且本组显示甘油三酯增高明显。其中脑梗死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分别达到29.79%、40.58%和28.25%;而脑出血组为30.54%38.69%和29.4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出血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生活习惯与急性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急性脑梗死(AC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11B2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CYP11B2基因TC和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和9.97%;相对于TT基因型,暴露于TC和CC基因型人群的OR值分别为1.72和1.88。病例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9.03%;相对于T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的OR值为1.57。此外研究还显示CYP11B2基因TC或CC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而该基因型与饮酒、饮茶无显著相互作用。结论当个体携带TC或CC基因型时,ACI的易感性增加,该两种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
王秀艳袁建新李洪芬沈志霞刘春英任燕吴寿岭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吸烟饮酒饮茶
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的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入院后严格实行血压调控,B组除非血压〉200/120mmHg或〈90/60mmHg才干预。于入院24h内、7d、14d、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调控血压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7d的血压是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是早期预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牛金茹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血压调控预后
脑分水岭梗死20例临床分析
2002年
赵惠荣刘春英
关键词:病因脑分水岭梗死
急性脑卒中继发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刘春英王丽英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
低钠低氯血症与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脑卒中是我国目前的多发病、常见病,致残率高,且已高居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有研究认为,低钠、低氯血症可反应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低钠、低氯血症与急性脑卒中病情轻重、卒中类型及其预后的关系。
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卒中低钠血症低氯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