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泓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自主创新和普及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风
  • 4篇中风后
  • 4篇腹针
  • 3篇针疗
  • 3篇针疗法
  • 3篇上肢
  • 3篇上肢功能
  • 3篇上肢功能障碍
  • 3篇疗效
  • 3篇腹针疗法
  • 2篇疗效评定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神经官...
  • 1篇血管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中风痉挛性瘫...
  • 1篇神经官能症
  • 1篇体针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作者

  • 6篇刘泓
  • 5篇王丽平
  • 5篇吕晖
  • 4篇解越
  • 4篇冯勇伟
  • 4篇周炜
  • 4篇郭郡
  • 4篇许志刚
  • 3篇刘淼
  • 2篇刘宇
  • 2篇刘宇
  • 1篇何丽云
  • 1篇刘志顺
  • 1篇王寅
  • 1篇刘保延
  • 1篇张艳宏
  • 1篇刘淼
  • 1篇陈真
  • 1篇宋桂芹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用于评价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评价,选择相对适合的测量尺度。方法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式,利用先前研制的“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中的19个问题,104例患者分别使用“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进行回答,另有110例患者使用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进行回答。信度分析采用克拉巴赫Or.系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结果除心理领域外,症状和社会领域得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均高于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视觉模拟测量”比“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更占优势。每个条目与其所属领域得分间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4以上,使用“视觉模拟测量”可以获得更高的相关性。“视觉模拟测量”在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了3个因子,其结果与量表预想的症状、心理、社会三个领域大体一致;“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结构效度方面,结果并不理想。结论测量精度越高,性能评价越好。如果患者不需要他人辅助完成量表,优先选择“视觉模拟测量”。
张艳宏刘保延刘志顺何丽云王丽平刘泓陈真宋桂芹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评定与研究
目的:探讨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后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1、3个月后疗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巴氏指教评定(ADL评定)两种方法评定疗效...
周炜刘宇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王丽平解越郭郡刘淼
关键词:腹针疗法中风上肢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疗效观察与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种针法对不同证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2析因试验设计法将152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各38例,A组:一般疗法+体针;B组:一般疗法+头针;C组:一般疗法+腹针;D组:一般疗法+头针+腹针。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15次后及3个月后观察不同针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结果:腹针组3个月后患者疗效显著,并与头针有交互作用,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Fulg-Meyer积分法3个证型间15次后气虚血瘀证型疗效优于风痰瘀阻证型。在自身比较上,阴虚风动证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其余各证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意义。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各证型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患者安全有效,证型上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周炜王丽平王寅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中风头针疗法腹针疗法针刺疗法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周炜刘泓王丽平许志刚冯勇伟吕晖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中风上肢功能体针腹针
耳穴压丸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30例被引量:3
2008年
吕晖刘泓
关键词:耳穴压丸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评定与研究
目的:探讨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后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1、3个月后疗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定(ADL评定)两种方法评定疗效。结果:两种...
周炜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王丽平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腹针疗法中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