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志刚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自主创新和普及推广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风
  • 4篇中风后
  • 4篇腹针
  • 3篇针疗
  • 3篇针疗法
  • 3篇上肢
  • 3篇上肢功能
  • 3篇上肢功能障碍
  • 3篇腹针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评定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体针
  • 1篇头针疗法
  • 1篇腹针治疗
  • 1篇刺疗法

机构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解越
  • 4篇冯勇伟
  • 4篇王丽平
  • 4篇刘泓
  • 4篇周炜
  • 4篇郭郡
  • 4篇许志刚
  • 4篇吕晖
  • 3篇刘淼
  • 2篇刘宇
  • 2篇刘宇
  • 1篇王寅
  • 1篇刘淼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疗效观察与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种针法对不同证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2析因试验设计法将152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各38例,A组:一般疗法+体针;B组:一般疗法+头针;C组:一般疗法+腹针;D组:一般疗法+头针+腹针。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15次后及3个月后观察不同针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结果:腹针组3个月后患者疗效显著,并与头针有交互作用,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Fulg-Meyer积分法3个证型间15次后气虚血瘀证型疗效优于风痰瘀阻证型。在自身比较上,阴虚风动证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其余各证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意义。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各证型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患者安全有效,证型上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周炜王丽平王寅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中风头针疗法腹针疗法针刺疗法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周炜刘泓王丽平许志刚冯勇伟吕晖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中风上肢功能体针腹针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评定与研究
目的:探讨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后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1、3个月后疗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巴氏指教评定(ADL评定)两种方法评定疗效...
周炜刘宇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王丽平解越郭郡刘淼
关键词:腹针疗法中风上肢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评定与研究
目的:探讨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后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1、3个月后疗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定(ADL评定)两种方法评定疗效。结果:两种...
周炜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王丽平解越郭郡刘淼刘宇
关键词:腹针疗法中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