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少见CT表现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少见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98例,依据少见发病部位、并发症及转移途径筛选出GIST 11例。结果结直肠GIST 7例;GIST合并并发症3例:腹茧症1例,GIST破裂出血合并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GIST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对于具有少见CT特点的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还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刘琦徐凯韩翠萍鹿彩銮刘小华刘忠啸荣玉涛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 多层螺旋CT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本组10例病例中9例直肠间质瘤均位于直肠中下段,1例位于直肠上段。肿瘤最大直径3.9-15.0cm,平均6.8cm,多数病灶表现为类圆形肿块(7/10),肿块边界清晰及边界不清者各占5例,7例呈外生型生长,肿瘤在CT平扫图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密度,9例行增强检查病例中8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例病灶中出现钙化,1例发现肝脏转移灶。所有病例盆腔内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显微镜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病理学评估高风险5例,低风险1例,4例未评估风险度。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90%。结论直肠间质瘤CT常表现为起源于直肠壁的外生型肿块,有明确的分界,增强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多平面重建能清楚显示肿瘤位置、起源、内部成分及周围结构受累情况,可以对肿瘤风险度进行初步预测,为临床治疗及随访提供有效的信息。
- 刘琦徐凯荣玉涛鹿彩銮刘小华徐慧婷
- 关键词:直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同BMI患者的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拟行头颈CTA检查患者186例,按检查先后分为,A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100k V,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 R)。A、B组根据患者的BMI进一步分组,A1组和B1组:BMI<24kg/m2;A2组和B2组:24kg/m2≤BMI<28kg/m2;A3组和B3组:BMI≥28kg/m2。对各组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阅片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结果:B1组、B2组及B3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29.29%、32.70%及40.24%(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32.44%、35.10%和40.98%(均P<0.05)。头部,颈部以及胸廓入口处的血管CT值B组各分组较A组对应组均增高,图像噪声均减低,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分组的主观评分较A组对应组均高(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图像质量的一致性(Kappa值=0.634,0.644,0.628,均P<0.05)分别高于A1组、A2组及A3组(Kappa值=0.476,0.566,0.595,均P<0.05)。结论:不同BMI患者行头颈CTA检查,采用100k V管电压结合ASi R迭代重建扫描方案,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尤其是肥胖患者),并且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尤佳代岳李菁菁程丽张秀莉刘琦刘颖徐凯
- 关键词:头颈血管造影术
- 利用磁共振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不同侧支循环类型与分型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内外侧支循环类型与其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LAVA增强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DSA判断其分型,用磁共振LAVA技术统计肝内外侧支的种类及数量。采用χ^2检验判断侧支循环类型与BCS分型的相关性。选用Cramer修正列联系数描述两者的相关程度。结果240例BCS患者中,DSA显示肝静脉阻塞型60例,下腔静脉阻塞型39例,混合型141例。MRI显示副肝静脉扩张157例,肝内交通支建立69例,膈下静脉扩张43例,腹壁浅静脉扩张135例,脐静脉扩张94例,奇/半奇静脉扩张195例。6种侧支循环中,仅副肝静脉和奇/半奇静脉侧支建立与分型具有相关性(分别为χ^2=30.239,P〈0.05、χ^2=51.295,P〈0.05)。两者与BCS分型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355、0.462。副肝静脉扩张在混合型中最多见,占79.4%,奇/半奇静脉扩张在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中均多见,分别占92.3%、91.5%。结论副肝静脉、奇/半奇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布加综合征分型相关,而肝内交通支、膈下静脉、腹壁浅静脉、脐静脉侧支的建立与分型无相关性。LAVA技术可为BCS诊断与治疗提供有用信息。
- 徐慧婷代岳刘小华王茹刘琦徐凯张庆桥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侧支循环磁共振成像
- Dose Reduction技术结合低管电压技术在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基于自适应系统迭代算法(ASiR)的Dose Reduction(DR)技术结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在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胸部增强CT检查连续病例90例(18.5 kg/m2≤BMI≤27kg/m2)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120 kV+自动mA(NI=12),DR=0,FBP重建;B组:120 kV+自动mA(NI=12),DR=40%,ASIR40%重建;C组:100 kV+自动mA(NI=13),DR=40%,ASIR40%重建。比较三组动脉期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感兴趣区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进行评价。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行方差分析,主观图像质量比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 C组肺动脉及胸主动脉CT值[(298.55±87.12)HU,(357.34±44.94)HU]均高于A组[(250.84±68.60)HU,(266.34±34.20)HU]和B组[(233.51±60.63)HU,(270.81±42.39)HU](P<0.05),C组胸主动脉感兴趣区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50.42±10.91,41.69±9.70)高于A组(43.26±8.45,33.11±7.39)和B组(43.55±9.26,33.52±8.34)(P<0.05),三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0.613),辐射剂量(DLP)C组[(98.96±29.16)mG y/cm]与B组[(126.24±37.12)mG y/cm]较A组[(240.41±77.81)mG y/cm]分别降低约48.5%与58.9%(P<0.05)。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应用DR技术可以降低一定的辐射剂量,基于ASiR的DR技术结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胸部增强CT辐射剂量。
- 刘琦徐凯张秀莉程丽赵玉侠刘忠啸
- 关键词: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