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岳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iDose^4与O-MAR迭代算法对TACE术后CT成像质量和疗效评估的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O-MAR与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TACE术后CT扫描中的优化潜能及iDose^4重建后图像在TACE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肝癌TACE术后患者56例进行常规剂量上腹部CT平扫,分别采用FBP(A组)、FBP+O-MAR(B组)、iDose^4(C组)及iDose^4+O-MAR(D组)算法生成重建图像,计算噪声、CNR、SNR;按1~4分主观评价诊断信息(图像伪影、图像噪声及诊断信心),对四组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以及在不同碘油沉积类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选择其中TACE规律治疗后半年内行CT平扫与增强,间隔3~5d行DSA复查的患者25例,比较应用FBP和iDose^4迭代重建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检出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与D组测量数值完全相同,C组噪声值较A组降低28.9%,CNR、SNR较A组分别升高30.4%、41.9%,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客观评价结果相一致,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应用四组图像处理方法后噪声值间无明显变化(P>0.05);25例患者中DSA病灶检出数为23个,应用iDose^4后肿瘤残存和复发检出数为18,FBP重建后病灶检出数为15个。结论: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能够减少TACE术后肝内碘油沉积所致硬化伪影,对CT图像质量以及TACE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检出率方面均有所提高。
- 王茹姜彦徐凯王姗王克英徐慧婷代岳韩翠平陈高红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TACE
- IDEAL-IQ技术对不同年龄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价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点非对称回波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智能定量技术(IDEAL-IQ)对不同年龄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对52例(18~81岁)健康志愿者进行腰椎MR检查,健康志愿者按年龄进行分组,...
- 代岳王姗徐凯
- 关键词:腰椎骨髓脂肪含量
- 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检出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检测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行LAVA增强MRI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用MRI和DSA计数直径≥5mm副肝静脉支数。以DSA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检出副肝静脉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MRI对副肝静脉的检出率。用配对X。检验比较两者观察副肝静脉开口闭塞情况有无差异性。结果202例患者中,MRI检出副肝静脉139例,未检出副肝静脉63例。DSA检出副肝静脉123例,未检出副肝静脉79例,两种检查方法对检出副肝静脉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3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8,MRI检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MRI和DSA分别检出27、24支副肝静脉开口闭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2,P=0.558)。结论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较准确地检出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能够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帮助。
- 徐慧婷徐凯何鹏张庆桥代岳路莉李曾孙景敏
- 关键词:肝静脉磁共振成像BUDD-CHIARI综合征
-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开口方向及夹角检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对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AHV)开口方向及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就诊的20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分别用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直径≥5mmAHV开口方向并测量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显示AHV开口方向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夹角的差异性。结果202例患者中,139例患者MRA测出直径≥5mmAHV199支,123例患者DSA测出152支。MRA显示AHV开口在下腔静脉右侧、前方、左侧分别为135、51、13支,DSA显示AHV开口在下腔静脉右侧、前方、左侧分别为108、34、10支,Kappa值为0.6。拟合AHV与下腔静脉远端夹角空模型得到截距项的方差(σ2μ0)为166.6,残差的方差(σ2ε)为377.1,P值皆小于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3。混合线性模型得出两种检查测量AHV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结论CE-MRA可清楚显示布加综合征AHV开口方向,准确测量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 徐慧婷徐凯何鹏张庆桥代岳路莉李曾孙景敏
- 关键词:副肝静脉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可激活磁共振分子成像纳米探针的制备及肿瘤细胞成像
- 目的 可激活分子探针能够实现只有在特定靶向目标刺激下才能产生可检测信号的目的,这种刺激通常是对一些小分子、细胞或人体内的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特异性识别或相互作用。本工作利用磁共振成像T1、T2对比剂间的距离调控来设计针对谷胱...
- 李菁菁代岳王姗吴琛徐凯
- 关键词:谷胱甘肽肿瘤
-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同BMI患者的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拟行头颈CTA检查患者186例,按检查先后分为,A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100k V,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 R)。A、B组根据患者的BMI进一步分组,A1组和B1组:BMI<24kg/m2;A2组和B2组:24kg/m2≤BMI<28kg/m2;A3组和B3组:BMI≥28kg/m2。对各组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阅片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结果:B1组、B2组及B3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29.29%、32.70%及40.24%(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32.44%、35.10%和40.98%(均P<0.05)。头部,颈部以及胸廓入口处的血管CT值B组各分组较A组对应组均增高,图像噪声均减低,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分组的主观评分较A组对应组均高(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图像质量的一致性(Kappa值=0.634,0.644,0.628,均P<0.05)分别高于A1组、A2组及A3组(Kappa值=0.476,0.566,0.595,均P<0.05)。结论:不同BMI患者行头颈CTA检查,采用100k V管电压结合ASi R迭代重建扫描方案,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尤其是肥胖患者),并且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尤佳代岳李菁菁程丽张秀莉刘琦刘颖徐凯
- 关键词:头颈血管造影术
- 利用磁共振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不同侧支循环类型与分型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内外侧支循环类型与其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LAVA增强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DSA判断其分型,用磁共振LAVA技术统计肝内外侧支的种类及数量。采用χ^2检验判断侧支循环类型与BCS分型的相关性。选用Cramer修正列联系数描述两者的相关程度。结果240例BCS患者中,DSA显示肝静脉阻塞型60例,下腔静脉阻塞型39例,混合型141例。MRI显示副肝静脉扩张157例,肝内交通支建立69例,膈下静脉扩张43例,腹壁浅静脉扩张135例,脐静脉扩张94例,奇/半奇静脉扩张195例。6种侧支循环中,仅副肝静脉和奇/半奇静脉侧支建立与分型具有相关性(分别为χ^2=30.239,P〈0.05、χ^2=51.295,P〈0.05)。两者与BCS分型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355、0.462。副肝静脉扩张在混合型中最多见,占79.4%,奇/半奇静脉扩张在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中均多见,分别占92.3%、91.5%。结论副肝静脉、奇/半奇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布加综合征分型相关,而肝内交通支、膈下静脉、腹壁浅静脉、脐静脉侧支的建立与分型无相关性。LAVA技术可为BCS诊断与治疗提供有用信息。
- 徐慧婷代岳刘小华王茹刘琦徐凯张庆桥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侧支循环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