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观察组(40例,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淋巴结检出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72 h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均较对照组更多;与术前比,术后72 h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血清IL-10较对照组更低,血清IL-2、INF-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前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基础上,提高淋巴结检出率,保持机体免疫状态的稳定,同时不增加不良预后风险。 全苹 邓玉江关键词: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淋巴结 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6例乳腺癌根治性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4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切除组)。结果保留组感觉方面并发症发生率(20.83%)低于切除组的发生率(86.36%)(P<0.01)。保留组疼痛的发生率(16.7%)要远低于切除组中疼痛的发生率(90.9%)(P<0.01)。保留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00±1.76)min;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0.00±2.08)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4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孙华新 石国建 纪福 顾蓓 邓玉江关键词:乳腺癌 根治性手术 肋间臂神经 血清TFF1和miR-50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1(TFF1)和miR-50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5 m L,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FF1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血清miR-505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TFF1与miR-50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TFF1和miR-505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TFF1和miR-505水平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TFF1、miR-505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FF1与miR-505呈正相关(r=0.535,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FF1和miR-505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810~0.908)、0.814(95%CI:0.752~0.876),截断值分别为3.55 ng/mL、0.451,灵敏度分别为87.14%、63.00%,特异度分别为78.00%、95.20%;联合诊断的AUC为0.925(95%CI:0.880~0.95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2%、87.00%。结论TFF1和miR-505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二者对胃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冬黎 邓玉江 全苹关键词:三叶因子1 胃癌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24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4例给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Her-2过度表达和扩增患者给予赫赛汀分子靶向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1~52个月,除1例术后46月发生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疗效和改良根治术相当。 邓玉江 纪福 石国建 顾蓓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 化疗 放疗 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12例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03月施行的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12例。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随访8个月,无反流性食管炎及恶心、呕吐、腹胀、倾倒综合征、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8个月血清营养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邓玉江 孙华新 纪福关键词:胃癌 全胃切除 基于倾向匹配分析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基于倾向匹配分析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CC)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CC根治术的CC患者714例,依据有无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分组,A组78例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B组636例未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3匹配,最终获得A组(73例)与B组(219例)。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对比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TNM分期、术前化疗、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结总数较B组高[(22.24 ± 7.08)枚比(19.03 ± 6.29)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6,P<0.05);A组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分期T3期、肿瘤N分期N0期、肿瘤TNM分期Ⅱ期、术前化疗时,A组淋巴结总数较B组高[23(6,60)枚比19(4,54)枚、20(3,62)枚比18(3,75)枚、23(6,59)枚比20(7,54)枚、22(5,45)枚比14(4,46)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43、2.70、2.64、3.32,P<0.05);肿瘤N分期N2期A组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度较B组低[4(4,9)枚比6(4,25)枚、16(10,42)枚比32(19,100)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2.53、- 2.87,P<0.05)。随访至2022年4月,292例患者中5例失访,A组72例与B组215例的3年无瘤生存率依次是83.33%(60/72)、91.16%(196/2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后,腹腔镜CC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增加。 卞国春 单魁中 邓玉江 全苹 沈国斌关键词: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经腹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姜志宝 邓玉江 顾虎 郑斌关键词:高龄患者 贲门癌 吻合器 胃切除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微创组(42例)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17±5.93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9.92±4.31h,住院天数为5.87±1.05d,均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短,而术中出血量为12.98±5.02ml,明显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VAS)存在显著差异: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VAS得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微创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疝修补术组患者,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玉江 孙华新 常军 徐礼治关键词:腹腔镜 疼痛 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45例72h内手术,9例72h后手术,其中最长者发病5d手术;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53例,中转开腹1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在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程长、操作困难、高龄和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孙华新 汪益民 邓玉江 郭斌关键词: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外科手术 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病变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腺导管系统内病变,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理想方法之一。对于有占位性病变的导管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传统的手术定位采用体表定位结合溢液乳管内注射亚甲蓝的方法,但是定位往往不准确,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近年来,有报道经乳管镜在病变乳管内置定位针的方法,有助于术中准确地找到病灶。笔者通过两种定位方式的对照,评估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石国建 邓玉江 荣鸣 顾蓓 纪福关键词:乳管镜检查 病变切除 乳管内 定位针 置入 病理性乳头溢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