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玉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4篇胃癌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手术
  • 3篇胃切除
  • 2篇代胃
  • 2篇代胃术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修补术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切除术
  • 2篇全胃
  • 2篇全胃切除
  • 2篇贲门癌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机构

  • 11篇昆山市第二人...
  • 3篇海安县肿瘤医...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4篇邓玉江
  • 5篇纪福
  • 3篇顾蓓
  • 3篇石国建
  • 3篇卞国春
  • 2篇常军
  • 1篇汪益民
  • 1篇董晓强
  • 1篇张冬黎
  • 1篇郭斌
  • 1篇徐礼治
  • 1篇郑斌
  • 1篇顾虎
  • 1篇荣鸣
  • 1篇李正东
  • 1篇单魁中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6例乳腺癌根治性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4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切除组)。结果保留组感觉方面并发症发生率(20.83%)低于切除组的发生率(86.36%)(P<0.01)。保留组疼痛的发生率(16.7%)要远低于切除组中疼痛的发生率(90.9%)(P<0.01)。保留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00±1.76)min;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0.00±2.08)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4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孙华新石国建纪福顾蓓邓玉江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性手术肋间臂神经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24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4例给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Her-2过度表达和扩增患者给予赫赛汀分子靶向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1~52个月,除1例术后46月发生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疗效和改良根治术相当。
邓玉江纪福石国建顾蓓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化疗放疗
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12例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03月施行的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12例。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随访8个月,无反流性食管炎及恶心、呕吐、腹胀、倾倒综合征、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8个月血清营养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邓玉江孙华新纪福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
基于倾向匹配分析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基于倾向匹配分析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CC)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CC根治术的CC患者714例,依据有无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分组,A组78例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B组636例未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3匹配,最终获得A组(73例)与B组(219例)。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对比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TNM分期、术前化疗、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结总数较B组高[(22.24 ± 7.08)枚比(19.03 ± 6.29)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6,P<0.05);A组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分期T3期、肿瘤N分期N0期、肿瘤TNM分期Ⅱ期、术前化疗时,A组淋巴结总数较B组高[23(6,60)枚比19(4,54)枚、20(3,62)枚比18(3,75)枚、23(6,59)枚比20(7,54)枚、22(5,45)枚比14(4,46)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43、2.70、2.64、3.32,P<0.05);肿瘤N分期N2期A组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度较B组低[4(4,9)枚比6(4,25)枚、16(10,42)枚比32(19,100)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2.53、- 2.87,P<0.05)。随访至2022年4月,292例患者中5例失访,A组72例与B组215例的3年无瘤生存率依次是83.33%(60/72)、91.16%(196/2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后,腹腔镜CC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增加。
卞国春单魁中邓玉江全苹沈国斌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
经腹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姜志宝邓玉江顾虎郑斌
关键词:高龄患者贲门癌吻合器胃切除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微创组(42例)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17±5.93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9.92±4.31h,住院天数为5.87±1.05d,均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短,而术中出血量为12.98±5.02ml,明显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VAS)存在显著差异: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VAS得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微创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疝修补术组患者,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玉江孙华新常军徐礼治
关键词:腹腔镜疼痛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45例72h内手术,9例72h后手术,其中最长者发病5d手术;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53例,中转开腹1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在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程长、操作困难、高龄和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孙华新汪益民邓玉江郭斌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科手术
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病变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腺导管系统内病变,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理想方法之一。对于有占位性病变的导管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传统的手术定位采用体表定位结合溢液乳管内注射亚甲蓝的方法,但是定位往往不准确,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近年来,有报道经乳管镜在病变乳管内置定位针的方法,有助于术中准确地找到病灶。笔者通过两种定位方式的对照,评估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石国建邓玉江荣鸣顾蓓纪福
关键词:乳管镜检查病变切除乳管内定位针置入病理性乳头溢液
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患者临床诊治分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的患者,均通过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25例早期黄疸中11例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患者通过十二指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7例胆管损伤患者行急诊开腹手术;5例胆总管横断伤患者采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2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治疗、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止血、营养支持等。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最短39 min,最长79 min,平均手术时间(47.65±10.45)min;出血量最低4 ml,最高12 ml,平均出血量(7.54±1.43)ml;术后出现黄疸最短时间18 h,最长时间69 h,平均时间(34.76±11.42)h;平均住院时间(13.43±2.43)d,胆红素水平(35.43±2.89)μmol/L。11例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患者经腹部B超复查无结石复发;7例胆管损伤和5例胆总管横断伤患者6个月后经腹部B超复查或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出现;2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显著改善,无腹水。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超声及MRCP检查,继发性胆管结石及结石残余、胆管损伤为术后早期黄疸主要原因,明确黄疸发生原因后进行相应措施的干预治疗缓解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邓玉江孙华新常军卞国春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黄疸临床诊治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5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5例各类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这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姜志宝邓玉江李正东严风明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