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髓过氧化物酶
  • 2篇抗髓过氧化物...
  • 2篇抗体
  • 2篇过氧化
  • 2篇过氧化物酶抗...
  • 1篇动脉疾病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4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丽文
  • 3篇王铁军
  • 1篇陈书阁
  • 1篇贾建平
  • 1篇赵留庄
  • 1篇石富铭
  • 1篇董立平

传媒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原因所致的痴呆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血管性痴呆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常见痴呆类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管性痴呆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增长5.3岁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最严重的形式[1]。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约50%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因小血管病所致[2],是其首要病因。
贾建平张丽文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进展性运动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arterydisease,PAD)型脑梗死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方法连续入组经头颅MRI确诊的PAD型脑梗死病例,按是否出现PMD分为PMD组与非PMD组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病灶特点、实验室指标、3个月和6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率及脑梗死复发情况。进一步对PMD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287例PAD型脑梗死患者,其中PMD组95例,非PMD组192例。与非PMD组相比,PMD组男性患者(P=0.03)、吸烟(P=0.04)、糖化血红蛋白(P<0.001)、Hcy(P=0.02)和D-二聚体(P=0.01)水平较高,脑梗死灶直径较大(P<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PM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MD组(7.69±1.87分vs 2.13±0.49分,P<0.001);3个月随访PMD组预后良好率较低(55.7%vs 70.8%,P=0.01),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两组3个月及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 1.083,95%CI 1.062~1.105,P=0.03)和较大的脑梗死灶直径(OR 1.051,95%CI 1.030~1.073,P=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D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PMD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较重,3个月预后较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脑梗死灶直径可作为PAD型脑梗死患者PMD的预测指标。
周娟石富铭陈书阁张丽文董立平王铁军
关键词:预后
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病人107例作为脑卒中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病人分为轻型组40例,中型组35例,重型组32例;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4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因素。结果:脑卒中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补体C3、补体C4、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高于中型组、轻型组,中型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3,0.509,0.547,P<0.05)。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补体C4是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补体C3、补体C4在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中高表达,且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张丽文王铁军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补体C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CRP、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y, Anti-MPO)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部的96例TIA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作为TIA组,另纳入50例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分别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依据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将TIA患者划分为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并比较2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可能影响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TIA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不稳定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P<0.05);高血压病(OR=3.042,95%CI=1.141~8.103,P<0.05)、血清CRP(OR=1.403,95%CI=1.087~1.810,P<0.05)及Anti-MPO(OR=3.013,95%CI=1.153~7.872,P<0.05)表达水平可作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可作为评估T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丽文王铁军赵留庄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