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

作品数:2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宗教
  • 2篇耶稣
  • 2篇语文
  • 2篇语文学
  • 2篇元末
  • 2篇元末明初
  • 2篇神学
  • 2篇宗教对话
  • 2篇明初
  • 2篇基督
  • 2篇汉语文
  • 2篇汉语文学
  • 2篇范稳
  • 2篇《水乳大地》
  • 2篇传教
  • 1篇道德
  • 1篇道士
  • 1篇地形图
  • 1篇叙事

机构

  • 2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张欣
  • 1篇张欣
  • 1篇张欣
  • 1篇施贤明

传媒

  • 4篇文化与诗学
  • 3篇郭沫若学刊
  • 2篇圣经文学研究
  • 2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献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图书馆研究
  • 1篇民俗典籍文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羔羊基督——《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耶稣形象
20世纪的西方小说多次重写耶稣的故事,其中,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塑造的羔羊基督形象独具特色且意蕴深长。这个形象既是对传统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同时也具备东正教特色,并且融合了俄罗斯现代宗教哲学运动的成果。本文尝试...
张欣
文献传递
郭沫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评述
2012年
女性形象的书写在郭沫若的诗歌、小说、历史剧等各种文体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并且这种书写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文章对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细致爬梳,并对研究现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张欣
关键词:女性形象
体验的自我——欧洲初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基督教印迹被引量:1
2008年
浪漫主义文学受到了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被称作基督教观念的一种现代变形。本文以体验的"自我"为核心,以英、德两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本《古舟子咏》和《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为分析对象,说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抒情主体、灵性观念和有机世界观的继承与发展。
张欣
关键词:基督教文学浪漫主义
巴赫金与俄罗斯宗教哲学
2008年
本文主要分析巴赫金的思想与俄罗斯宗教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首先介绍了"斯拉夫派"建立的俄罗斯宗教哲学传统的基本特点,然后说明巴赫金在他的早期道德哲学著作中对此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阐述巴赫金早期道德哲学体系中的基本理念如何影响了他后来的文论思想。
张欣
关键词:巴赫金
《腓立比书》2:5-11中“奴隶的形象”的多重隐喻
2020年
在历史上,《腓立比书》2:5-11是一段对基督论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经文,因其崇高、富有诗意的表述常被称作基督颂歌(the Christ hymn).本文关注该书信的作者保罗如何运用文学手段表现信中尝试传递的神学信息,主要分析其中短语“奴隶的形象”(μορφ(η)δο(υ)λου,腓2:7)的隐喻意义.文章首先梳理新约学者近年来对该短语的理解,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从“奴隶”一词在历史语境中的原义入手,分析它所具有的伦理学、人类学和宇宙论三方面的多重喻义,最后探讨那些意义怎样从整体上有助于构建一种新的基督教宇宙论:一方面,基督“取了奴隶的形象”表明人类的最低状态与基督耶稣生平之间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该短语在构成保罗宇宙论结构上所需的最低部分时,也烘托了保罗基督论的一个要点——基督因其作为万物的中介而成为宇宙与历史的核心.
张欣
关键词:隐喻宇宙论
伊夫林·沃的天主教叙事
2013年
伊夫林·沃是20世纪英国天主教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文分析他的代表作之一《旧地重游》的叙事策略:主人公外聚焦;长篇追忆;将传统圣徒传作为有待颠覆的潜在文本,建构以衰落为主线的故事;以及对天恩的隐性讲述等。这些叙事方式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小说的天主教教化功能服务,因此,这些叙事策略并不是偶然现象,而具有这一文学谱系强烈的时代特征。
张欣
关键词:天主教小说
元末明初江西诗人郭钰及其《静思集》
2013年
元末江西诗人郭钰所作诗歌清丽有法,其中丧乱之作可以补史之阙。通过对郭钰《静思集》进行考索,略述郭钰生平,并将《静思集》分为两卷本与十卷本两个版本系统进行了梳理。
张欣
“女圣徒”与日常伦理
2012年
莎士比亚的喜剧是一种深度喜剧,于谈笑间讨论各种严肃的问题,葬送逝去的旧世界,迎来新时代。《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欢笑着送走了福斯塔夫代表的没落骑士制度,《威尼斯商人》集中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急剧转变的金钱观念,《一报还一报》作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则在一场狂欢式的审判中回答了古老的性欲问题。本文将尝试从这部喜剧对中世纪圣徒传的戏仿出发,探讨莎翁如何检验各种性欲观念,以及所传递的一种"现代"的性欲观。
张欣
关键词:MEASUREMEASURESEXUALITYSAINT
《石初集》版本源流考辨
2013年
今传《石初集》十卷乃晏璧编辑其师周霆震乱离诸作而成,原名《海桑梦语》。该集曾以单行本、丛书本等形态流传:前者包括成化刻本、隆庆刻本,以及以之为底本的清抄本等;后者包括《存存稿》本、《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其中,周氏奕叶诗文总集《存存稿》中《石初集》被合为五卷,迭经正统、万历及乾隆三次刻版。最后,周氏诗文别集或许还存在收录内容比今传十卷本更加宏富的版本,如张损持抄本。
施贤明张欣
《忏悔录》的文体与奥古斯丁的灵魂论
2022年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体独树一帜,难以归类,历来有不少研究与争论。本文认为,奥古斯丁的灵魂论,主要表现为灵魂的复合性(multiplicity)以及灵魂作为三一形象,对《忏悔录》的文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灵魂复合说认为灵魂具有多种能力,如理性、感官、记忆、爱等,该灵魂论融合了普罗提诺的学说和《旧约·诗篇》的传统。由此,《忏悔录》作为奥古斯丁的灵魂之旅,得以突破经典的柏拉图的灵魂上升叙事,收录与灵魂的多种能力相对应的广泛内容。其次,奥古斯丁极具原创性地将灵魂的三种能力——记忆、理性与意志——视作三一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其中记忆类似圣父无所不包、超越时空,圣子作为真理和一切造物的原型,与理性相似,意志则如同圣灵,是圣父和圣子的爱,而且,时间与记忆紧密相连,是上帝的永恒在灵魂中的回声。基于灵魂与三一的类比,《忏悔录》采用了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在时间中灵魂错置的意志如何受到真理光照的故事。
张欣
关键词:《忏悔录》奥古斯丁文体灵魂记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