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丹华

作品数:108 被引量:1,343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哲学宗教
  • 37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6篇青少年
  • 25篇少年
  • 20篇心理
  • 16篇吸烟行为
  • 13篇流动儿童
  • 12篇心理弹性
  • 12篇艾滋病
  • 11篇抑郁
  • 9篇心理健康
  • 9篇流动人口
  • 8篇中介
  • 7篇中介作用
  • 7篇农村
  • 7篇情绪
  • 6篇饮酒行为
  • 6篇影响因素
  • 6篇知觉
  • 6篇歧视知觉
  • 6篇干预
  • 5篇幸福感

机构

  • 10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河南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澳门城市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辽阳职业技术...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犹他大学
  • 1篇浙江经贸职业...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泉州幼儿师范...

作者

  • 105篇林丹华
  • 36篇方晓义
  • 12篇陈丽华
  • 11篇蔺秀云
  • 9篇郭海英
  • 8篇叶枝
  • 6篇范兴华
  • 5篇郑宇
  • 5篇卜钰
  • 4篇胡伟
  • 4篇苏少冰
  • 4篇刘杨
  • 4篇潘瑾
  • 3篇马丽霞
  • 3篇左培颖
  • 3篇徐晓叶楠
  • 3篇张锦涛
  • 3篇许颖
  • 2篇张琢诗
  • 2篇陈晓晨

传媒

  • 2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1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心理学报
  • 4篇中国特殊教育
  • 4篇心理科学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中国心理学会...
  • 3篇思想政治课教...
  • 3篇第十九届全国...
  • 2篇北京青年政治...
  • 2篇光彩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中华家教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排斥态度;已婚、年龄大于25岁以及初小文化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更强;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和抑郁情绪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艾滋病知识变量后,抑郁情绪仍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β=0.08)。结论:应关注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有效的艾滋病歧视消除活动应聚焦在艾滋病知识和抑郁情绪缓解等因素上。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蔺秀云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歧视影响因素
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的毒品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了解工读学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在毒品使用行为、抵制毒品效能、吸毒态度和拒绝毒品意图上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我国西南某省673名普通中学和工读学校的学生为被试参加问卷调查。结果:工读学生和普通中学生曾使用毒品人数分别占40.9%和2.5%。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生的毒品使用行为越多。普通中学生的毒品拒绝意图和抵制效能显著地高于工读生,他们的吸毒态度比工读生更健康。此外,抵制毒品效能是影响18岁以下在校生毒品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高度关注工读生的毒品使用行为,应将抵制毒品效能等因素纳入到学校禁毒教育中,提高学校禁毒教育的实效性。
林丹华苏少冰胡伟何立群
关键词:普通中学学生影响因素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被引量:93
2004年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适应沟通能力羞怯抑郁情绪
小学教师生活、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调查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及其与工作、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及满意度五点量表对96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表现为:认知枯竭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就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在近郊,女教师的工作、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3满意度与职业枯竭存在显著相关且对职业枯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口学变量及工作、生活满意度与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有显著的关系。
陈晓晨翟冬梅林丹华
关键词:小学教师满意度
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从两所普通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参加间隔时间为六个月的两次测查 ,共有有效被试 81 5名 ,以考察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认识和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 :( 1 )青少年在吸烟方面所处的社会环境危险性不同 ,处于中度社会环境危险性的青少年最多 ,高危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但年级差异不显著 ;( 2 )社会环境危险性越高 ,青少年越认可吸烟的好处 ,越否定吸烟的危害 ;随时间的发展 ,社会环境危险性越高的青少年越认可吸烟的好处 ,越否定吸烟的坏处 ;( 3)青少年的吸烟行为随社会环境危险性的增加而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随时间的发展 ,高、低危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并没有明显变化 ,而中危青少年吸烟行为明显增加 ;( 4 )六个月前的社会环境危险性、吸烟认识、吸烟行为能够很好地预测六个月后的吸烟行为。
方晓义林丹华LI Xiao-ming
关键词:青少年吸烟行为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被引量:120
2005年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徐洁刘惠
关键词:预防干预AIDS患者数字表感染者
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STD/HIV高危性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5
2006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和高危性行为状况,分析流动模式与他们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根据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采取配额的方式从北京和南京两座城市共选取了有效被试4301名,其中北京2201名。评估了他们的流动性包括流动时间、流动城市和与性病/艾滋病(STD/HIV)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包括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多个性伙伴和参与商业性行为状况、使用安全套状况。分析结果发现:(1)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平均为0.77,男性、未婚的、年龄小于20岁的流动性比女性、已婚的和年龄大于20岁的显著大;(2)流动人口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危性行为,男性和未婚的高危性行为显著多于女性和已婚的,尤其是安全套使用率低;(3)不同流动时间、流动城市和流动性的人在高危性行为有些显著差异,总的来说,流动时间越长、流动城市越多、流动性越大的人存在着更多的高危性行为。
蔺秀云方晓义林丹华李晓铭苏文亮
关键词: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农村
年轻女性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考察女性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每日吸烟、大量饮酒、自杀意图和自杀尝试)及其与各影响因素(同伴危险行为、流动性、满意度和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78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年轻女性流动人口进行测查。结果:①13.2%的女性流动人口每天都吸烟,22.9%的女性流动人口曾大量饮酒,10.9%和2.3%的女性流动人口有自杀意图和自杀尝试;②30%左右的女性流动人口有1种及以上的高危行为,14%的女性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数量达到并超过2种。女性流动人口报告的高危行为数量越多,同伴危险行为越多,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抑郁得分也越高;③同伴危险行为、满意度和抑郁可以显著地直接预测女性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同伴危险行为、流动性和满意度又通过抑郁情绪间接地预测该人群的高危行为。结论:应高度关注年轻女性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给予她们必要的社会支持,帮助她们远离不良同伴的诱惑和不良影响。
林丹华马丽霞徐晓叶楠蔺秀云王芳
关键词: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小学生受虐待经历与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了解小学生经历虐待的特点,并探讨小学生受虐待经历、心理弹性与焦虑三者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心理弹性和焦虑问卷对广西三所城市小学4-6年级的88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小学生在受虐待经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与年级主效应;(2)小学生受虐待经历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小学生受虐待经历各维度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心理弹性在小学生受虐待经历与焦虑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朱茂玲徐晓叶楠林丹华
关键词:小学生虐待经历心理弹性焦虑中介作用
流动儿童的冲突应对方式类型: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研究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研究表明,相对于城市儿童而言,流动儿童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内化和外化问题。另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的压力和心理健康变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以往的观点把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
胡潇林林丹华
关键词:流动儿童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