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多模态
  • 6篇隐喻
  • 3篇多模态隐喻
  • 3篇劝说
  • 3篇劝说功能
  • 2篇电影
  • 2篇电影《梅兰芳...
  • 2篇电影海报
  • 2篇多模态话语
  • 2篇多模态语篇
  • 2篇心理
  • 2篇语篇
  • 2篇话语
  • 2篇假说
  • 2篇海报
  • 2篇《梅兰芳》
  • 1篇隐喻意义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机构

  • 1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1篇谢莉
  • 1篇陈明瑶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外语教育

年份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态隐喻的劝说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而平面广告里的隐喻通常以图像和文字模态共同呈现,是类多模态隐喻。它通过引导受众参与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来达到隐性说服的目的。 本文以认知语用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多模态隐喻的劝说模...
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劝说功能
文献传递
论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和情感说服功能被引量:9
2012年
隐喻具有体验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就其语用功能而言,以多模态表征的隐喻具有更强的认知和情感说服效果。认知说服是通过制造语义冲突、部分投射、两域互动来吸引注意、突显观点、创造相似的认知经验实现的;情感说服是通过源域转移情感偏好和引发积极的情感经验实现的。在语境因素制约下,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劝说。
陈明瑶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情感经验
“合适度”制约下的隐喻理解机制
2013年
Glucksberg、Haught等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质量假说,即隐喻性表达的"合适度"制约着隐喻理解机制的选择和认知的难易程度。依据该假说,将"合适度"分为三个维度,即喻体为明显的隐喻性指称,具极高的合适度;喻体为双重指称,具较高的合适度;喻体为明显的本意指称,具较低的合适度,并进一步验证了该假说在汉语隐喻理解中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可通过在喻体前增加合适的形容词和兼顾本喻体搭配的策略来创造高合适度的隐喻。
谢莉
关键词:有效性
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2013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语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概念上对语言的理解。当下的交际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于一体的多模式交际,如被广泛采用的教学媒介PPT。在胡壮麟的语类分析框架下,基于浙江某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PPT教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广大教师发觉自身在使用该多模态工具时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其多模态识读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PPT教学
“合适度”制约下的隐喻理解机制
Glucksber、Haught等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质量假说,即隐喻性表达的"合适度"制约着隐喻理解机制的选择和认知的难易程度。本文在阐释隐喻质量假说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其在汉语隐喻理解中的...
谢莉
文献传递
多模态话语对比研究——以电影《梅兰芳》海报为例
2011年
任何一种话语都不是以单模态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中的,电影海报就是一种融合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模态话语。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结合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对电影《梅兰芳》在中国、日本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对比研究,并探讨图像、文字模态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语境下构建整体意义,以达到电影海报理想的宣传效果。
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电影海报图文关系
多模态语篇的隐喻意义构建——以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为例
2012年
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并受制于文化语境的认知方式,若以多种模态共同表征则具有更强的认知功能和情感诉求。本文针对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大型广场表演,分析了其主题隐喻的构建过程。该多模态语篇主要以视觉和听觉模态共同传递信息,两者相互补充、协调配合,通过展示奥运程式和英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合成了"激励一代人"的隐喻意义。
谢莉
关键词:身体经验文化语境多模态语篇隐喻意义
佛教话语的幻想主题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佛教作为一种信仰实践、社会组织力量和重要的话语形式,通过符号集在特定群体的认知中形成象征性趋同来构建修辞视界或佛教幻象。基于Bormann的符号融合理论和林静伶的幻想主题批评模式,本文旨在分析佛教话语在佛门明星认知中形成修辞视界的过程,研究该语艺群体的社会心理,并试析正信佛教的心理诊疗作用。
谢莉
关键词:社会心理
多模态隐喻的劝说功能——以平面商业广告为例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而平面广告里的隐喻通常以图像和文字模态共同呈现,是类多模态隐喻。它通过引导受众参与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来达到隐性说服的目的。   本文以认知语用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多模态隐喻的...
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劝说功能认知语用
文献传递
多模态语篇的劝说功能——从认知看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被引量:1
2012年
隐喻和转喻思维常见于多模式交际中,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主题意义。交通安全警示牌作为一类多模态语篇,通过引导受众参与隐喻或转喻的识解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劝谏式和警醒式两类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言后效果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故宣传效度更为理想。
谢莉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劝说功能认知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