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香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聚落
  • 6篇遗址
  • 6篇史前
  • 5篇聚落遗址
  • 3篇史前聚落
  • 2篇地理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分析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动因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数据挖掘

机构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9篇沈香
  • 8篇毕硕本
  • 4篇计晗
  • 3篇杨鸿儒
  • 3篇王军
  • 3篇陈昌春
  • 2篇潘健
  • 2篇周浩
  • 1篇刘爱利
  • 1篇陆源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地理差异分析法的空间统计降尺度降水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差异分析法的空间统计降尺度降水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利用卫星降水数据的年降水数据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关系建立统计模型,获得降尺度的年降水量;步骤B,采用地理差异分析方法校准由步骤A获得的...
毕硕本陈东祺刘爱利潘健沈香
文献传递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宜居度指数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15
2017年
以地貌、土壤、坡向、坡度、高程5个指标构建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使用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单因素权重,根据环境驱动因子分级标准及等级值,采用梯形和三角形隶属函数计算单因素评价值,再使用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类型和等距法,得到了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综合等级,运用SPSS数据探索功能,分析宜居度最高地区的具体环境特征,并分别以仰韶后期和龙山时期的实际遗址分布数据对该等级评价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毕硕本凌德泉计晗沈香王军
关键词:人居环境聚落遗址
江苏省雷电强度等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首先针对雷电强度空间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利用R语言对江苏省雷电强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江苏省2007—2009年夏半年雷电强度的5个等级,结果发现,占据雷电强度90%以上(31 k A以下)的1、2级组内成员最多,而后3个等级则呈递减趋势。为了给实际雷电防护工程提供参考,对江苏省各市的雷电强度空间变化范围进行区划,得出各市相应的强度等级分区。其中,淮安市的雷电强度空间变化最突出,连云港市则是13个地级市中变化最不显著的。最后探讨了雷电强度等级与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林地对于雷电强度等级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其余5种地表类型在雷电强度为2级时关联性最大,随着雷电强度等级的增大,雷电强度等级的空间分布与这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逐渐减弱。
潘健毕硕本沈香陆源周浩
关键词:R语言聚类分析土地利用类型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环境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在史前聚落遗址研究中,不同研究区的聚落遗址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差异较大,较难获取一致性的分级评定标准。该文使用K均值聚类法代替专家打分过程,辅以图像分析和SPSS数据探索百分位法并加以调整,对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所在的地貌、土壤、坡向、坡度和高程因子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分级标准和等级值。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土壤、坡向、坡度、高程5个因子在4个文化时期分别基于遗址数高低的自然K均值聚类形成适宜度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地貌、土壤的偏好顺序在3个相邻时期的相关性系数逐渐升高并放缓,即史前人类遗址对其优先选择度逐渐产生固化;史前人类对丘陵地貌类型的选择度不断下降,对黄土梁塬、褐土、东南坡向的选择由少变多,对黄土台塬、两合土、缓坡的偏向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该文成果对于用现代的地貌、土壤数据研究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以及对新遗址发掘具有参考价值。
毕硕本王军计晗沈香凌德泉
关键词:聚落遗址聚类分析
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全球范围内气候环境的变化,研究古时代聚落的演变发展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可深入了解人地关系,为制定聚居决策提供参考。以GIS为研究方法,对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时期至龙山时期的995处聚落遗址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单一型聚落遗址546处,叠置型聚落遗址449处。单一型聚落遗址的数量变化为增长、下降、迅速增长,聚落遗址重心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移动,这与该地区气候历经的4个不同的变化阶段有着密切关系。在所统计的叠置型聚落遗址中,有11处包含了4个时期的聚落遗址。在裴李岗时期至龙山时期,聚落遗址的叠置系数由小到大,随着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聚落的继承性得到提升。
毕硕本周浩杨鸿儒沈香王军
关键词:数据挖掘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然环境聚落演变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特征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针对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不同的格网尺度研究郑洛地区4个文化时期的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5 000~12 000m的格网尺度最能表现出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前期、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这4个文化时期全局自相关的差异。从局部自相关所表现出的变化情况来看,6 000~10 000m这一范围的格网尺度是最能保留住郑洛地区这4个文化时期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于史前聚落考古研究中,可以探讨史前聚落考古中遗址点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这不仅为史前聚落考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扩展了史前聚落考古理论方面的研究。
毕硕本万蕾沈香陈昌春贡毓成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水文分析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遗址点为研究单位,其空间分布背后往往蕴藏着能够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等。其中,聚落与聚落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研究是不容忽视的,这能为研究聚落的自然环境、...
沈香
关键词:聚落考古空间自相关
文献传递
基于流域盆地面积的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分析
2015年
本文以郑洛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前期、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为时间序列,对研究区域的流域盆地面积与相应的遗址点数量的关系、流域盆地面积与相应的遗址点增长速率的关系,以及各个流域盆地中遗址点分布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相关方法分析,以数字化的形式表明了流域盆地面积与分布的遗址点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相关程度与其他3个文化时期相比较小;(2)对各流域盆地内遗址点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流域盆地面积与分布的遗址点变化趋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解释了流域盆地黄河流域(B)、伊洛河流域(C)的变化趋势最快的缘由;(3)对各流域盆地内遗址点的分布密度进行分级可发现,在裴李岗文化时期,东部地区遗址点的分布密度大于西部地区,而其他3个文化时期是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沈香毕硕本计晗杨鸿儒陈昌春
关键词:水文分析分布密度
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38
2015年
遗址—河流距离是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基于PD,H值计算的连续性地理数据最优离散法,获取遗址—河流相关性定量数值,讨论和总结模型中等间距(EI)、百分位(QV)、自然断点(NB)、几何间隔(GI)4种分类方法,分别在裴李岗时期、仰韶前期、仰韶后期、龙山时期所表现的性能及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聚落的结构、发展规律、分布和范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4个文化时期分别采用NB、QV、NB、GI及其分类数分别为8,8,8,6时,为离水距离因子的最优离散。该因子对遗址密度分布的决定力分别为39.5%、70.8%、73.0%和59.8%;2洪水切割作用导致河岸两旁的阶地逐渐崩塌,阶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古人类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将遗址沿河散开呈条带装分布。当阶地面积小到一定程度,聚落沿河流长度扩展的成本过高,便开始向远离河流部分扩张,因此离河距离因子呈先升后降;3从Q值提升强度看,NB/EI>GI>QV;从提升效率看,EI/GI>NB>QV;从决定力大小来看,GI>QV/NB>EI;4聚落结构由裴李岗时期的简单、稀疏和松散不断发展,分别在仰韶前、后期和龙山时期出现两极化、三段式,聚落发展影响因素由人口数量增长变为社会内部结构变化,聚落的分布和古人类活动范围距河流约正常人步行1~2.5 h的距离,且不断扩大。
毕硕本计晗陈昌春杨鸿儒沈香
关键词:史前聚落人地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