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媛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施用生物菌剂对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石油降解菌,筛选出产表面活性剂降解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以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菌群,最终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以秸秆为载体将C5菌群制备成固体生物菌剂(MA),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石油含量、盐碱性指标及微生物性质,探究MA菌剂对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果都很显著,MA菌剂中的细菌具有嗜盐菌的特征,使污染土壤的p H、电导率、全盐量、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TA)显著低于未添加菌剂处理,添加菌剂后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可溶性盐离子组成也都优于未添加菌剂处理。因此,MA菌剂对油水淹地这种油盐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生物修复效果,为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大规模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 王铁媛窦森胡永哲王呈玉刘录军林琛茗
- 油水淹地土壤的性质和污染机理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研究油水淹地土壤的性质和污染机理,对吉林油田的油水淹地土壤及邻近作物生长良好的正常土壤进行了土样采集和对比分析,研究了油水淹地土壤的石油含量、离子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等性质,最终得出关于污染机理的结论。结果表明,油水淹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 H值、电导率、钠离子吸附比、总碱度和全盐量均比正常土壤高,污染土壤盐碱性特征显著。与正常土壤相比,污染土壤的石油含量显著升高,超过了清洁土壤的标准;污染土壤盐分组成中Na2CO3和Na HCO3的比例升高,土壤中Na+、K+、Ca2+、Mg2+的含量显著不同;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也明显减少。
- 王铁媛窦森刘录军崔俊涛林琛茗张子豪
- 关键词:污染机理离子组成微生物群落盐胁迫
- 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芽孢杆菌分离方法领域。该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命名为堀越氏芽孢杆菌H‑6,该分离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油水淹地污染土壤样品加入到含油浓度为0.1%的...
- 窦森关松王程玉崔俊涛胡永哲王铁媛李立波
- 文献传递
- 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芽孢杆菌分离方法领域。该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命名为堀越氏芽孢杆菌H-6,该分离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油水淹地污染土壤样品加入到含油浓度为0.1%的...
- 窦森关松王程玉崔俊涛胡永哲王铁媛李立波
- 文献传递
- 油水淹地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和鉴定及高效菌群的构建被引量:1
- 2016年
-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26株石油降解菌,筛选出表面活性剂产生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石油降解菌群,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群C5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接种量15%(H-1)、15%(H-6)、20%(H-18)、10%(H-19),温度25℃,石油含量2 000 mg/L条件下,7 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78.87%。这说明高效降解菌群C5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应用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
- 王铁媛窦森胡永哲林琛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