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波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秸秆
  • 4篇玉米秸
  • 4篇玉米秸秆
  • 4篇土壤
  • 4篇腐殖质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胡敏酸
  • 3篇降解
  • 3篇腐殖质组成
  • 2篇液体培养基
  • 2篇石油烃
  • 2篇土壤腐殖质
  • 2篇土壤腐殖质组...
  • 2篇培养基
  • 2篇菌落
  • 2篇活性剂
  • 2篇固态发酵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机构

  • 8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沧州市农林科...

作者

  • 8篇李立波
  • 7篇窦森
  • 3篇董珊珊
  • 3篇谭岑
  • 2篇胡永哲
  • 2篇关松
  • 2篇崔俊涛
  • 2篇王铁媛
  • 2篇王程玉
  • 1篇王帅
  • 1篇李艳
  • 1篇任晓冬
  • 1篇刘艳丽
  • 1篇张艳鸿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及其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研究秸秆还田后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黑土和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类型土壤分别模拟设置:ck(未施用秸秆)、12(2倍量秸秆与土混合)、I(全量秸秆与土混合)、II/2(1/2量秸秆与土混合)、C(全量秸秆覆盖)和D(全量秸秆埋置)共6种处理。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秸秆分解过程中CO:一C释放量,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土壤腐殖质,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其分解速率迅速增加,在第4天各处理秸秆分解速率达到顶峰为194—1103mg/(kg·d),随后迅速下降;在第24天到第260天各处理秸秆分解速率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平均在40—160mg/(kg·d)。不同秸秆用量下,秸秆分解速率表现为12〉I〉Ⅱ/2;等量秸秆不同处理方式下,秸秆分解速率表现为I〉D〉C;黑土中秸秆分解速率高于暗棕壤中相对应处理。培养260d后,各处理秸秆分解率为43%-78%;黑土中全量秸秆-9混合处理的秸秆分解率最高(78%);不同土壤类型下,黑土各处理的秸秆分解率高于暗棕壤相对应处理4%~13%。相对于ck,各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含量显著增加,2倍量秸秆与土壤混合后累积效果更显著,黑土中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优干暗棕壤。各处理下土壤PQ值略有增加,无显著差异。
董珊珊窦森林琛茗李立波谭岑
关键词:玉米秸秆分解速率腐殖质
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芽孢杆菌分离方法领域。该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命名为堀越氏芽孢杆菌H‑6,该分离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油水淹地污染土壤样品加入到含油浓度为0.1%的...
窦森关松王程玉崔俊涛胡永哲王铁媛李立波
文献传递
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芽孢杆菌分离方法领域。该产表面活性剂的堀越氏芽孢杆菌命名为堀越氏芽孢杆菌H-6,该分离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油水淹地污染土壤样品加入到含油浓度为0.1%的...
窦森关松王程玉崔俊涛胡永哲王铁媛李立波
文献传递
微生物对暗棕壤添加玉米秸秆腐殖化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微生物如何在土壤外源添加有机质的腐殖化进程中发挥作用这一科学问题,采用定量分析、元素组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生物对暗棕壤添加玉米秸秆腐殖化进程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微生物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细菌由于对有机物料和腐植酸的利用度不高而产生的影响最小,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显著。腐植酸结构分析及PQ值(表征腐殖化程度)结果进一步揭示,微生物处理有利于HA(胡敏酸)的合成,并且FA(富里酸)有向HA转化的可能;细菌、真菌分别对腐植酸的N、H元素含量影响大,放线菌对腐植酸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O键上;在培养后期,放线菌由于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充分利用而对腐植酸结构的影响超过了其他类群微生物。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能够相互印证,肯定了不同微生物对腐殖化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培养阶段对不同物质和官能团的利用上。
李艳窦森刘艳丽王帅李立波
关键词:腐殖化土壤微生物腐植酸红外光谱
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巨大,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焚烧秸秆会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墒情,引起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之间),即"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以及由于焚烧秸秆造成的诸多问题,继而达到固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CK(未施用秸秆)、CS(秸秆深还)、NPK(单施化肥)、CS+NPK(秸秆深还配施化肥)4种处理,主要研究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HA)结构的影响。腐殖质组成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测定,胡敏酸样品采用IHSS方法提取纯化,其结构经元素组成、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均有显著积累作用,PQ值(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无显著变化。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均能使HA分子的芳香结构比例增加,但CS处理还能同时增加脂族链烃的比例;而CS+NPK处理则使HA的缩合度提高,氧化度下降。说明CS和CS+NPK使HA变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除了分子结构芳香性提高的作用以外,前者还体现在疏水性的提高上;而后者则体现在分子结构变复杂上。
张艳鸿窦森董珊珊谭岑李立波林琛茗
关键词:土壤腐殖质胡敏酸红外光谱
固态发酵中2种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2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通过25 d的室内发酵培养试验对固态发酵中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后玉米秸秆的有机碳、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10~16 d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均达到最高,发酵25 d后,2种微生物处理的玉米秸秆分别累积降解了21.79%和20.12%,说明两者的降解效果差异不大;与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相比,哈茨木霉处理的秸秆剩余量、有机碳含量、剩余秸秆有机碳总量分别降低了1.67%、0.26%和1.80%,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秸秆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升高了6.99%、6.54%、0.7 FPU·m L^(-1)、0.04 IU·m L^(-1)和9.26 IU·m L^(-1),说明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降解秸秆,但两者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差异不明显。
李立波任晓冬窦森
关键词: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中不同微生物对玉米秸秆降解及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针对不同微生物在固态发酵条件下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及类腐殖质物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本试验以里氏木霉、白腐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4种微生物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固态发酵过程中秸秆累积降解率、秸秆有机碳含量、...
李立波
关键词: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里氏木霉白腐菌
文献传递
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2
2017年
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指将作物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20~40 cm深处,用以解决秸秆焚烧和土壤肥力退化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未施用秸秆和秸秆深还不同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CK、CSDI(2014)、CSDI(2013)和CSDI(2012)共4种处理,分别代表未施入秸秆、2014年秸秆深还(深还第1年)、2013年秸秆深还(深还第2年)、2012年秸秆深还(深还第3年),研究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国际腐殖质协会(International Humic Substances Society,IHSS)推荐的方法提取HA样品,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测定HA结构。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深还1年后显著提高了土壤和腐殖质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亚表层累积效果更明显,其土壤有机碳(SOC)、HA、FA和HM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3.7%、30.5%、27.3%和46.1%,但PQ值(HA在可提取腐殖物质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HA氧化度和缩合度降低明显,表层和亚表层(O+S)/C比值分别降低14.31%和14.68%,H/C比值分别增加27.74%和28.86%,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热稳定性降低,HA结构趋于简单化。随着年限增加,深还3年后SOC、FA和HM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HA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PQ值变化显著,HA缩合度、氧化度呈上升趋势,脂族性减弱,芳香性增强,HA结构趋于复杂化。说明随着年限增加,秸秆不断矿化分解,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效果减弱。
董珊珊窦森邵满娇靳亚双李立波谭岑林琛茗
关键词:土壤腐殖质组成胡敏酸结构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