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忠

作品数:25 被引量:170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发酵
  • 9篇乳酸
  • 9篇乳酸菌
  • 5篇酱油
  • 5篇风味
  • 4篇植物乳杆菌
  • 4篇乳杆菌
  • 3篇有机酸
  • 3篇食醋
  • 3篇曲霉
  • 3篇细菌多样性
  • 3篇米曲
  • 3篇米曲霉
  • 3篇宏基因组
  • 3篇发酵辣椒
  • 3篇风味物质
  • 3篇测序
  • 3篇测序分析
  • 2篇芽孢
  • 2篇质谱

机构

  • 20篇江南大学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天津市食品安...
  • 1篇招远市疾病预...
  • 1篇河北省药品检...

作者

  • 25篇赵国忠
  • 17篇陈卫
  • 12篇张灏
  • 9篇赵建新
  • 7篇韩俊燕
  • 5篇姚云平
  • 4篇王梦颖
  • 2篇苏宇杰
  • 2篇郝光飞
  • 2篇李海涛
  • 1篇刘小鸣
  • 1篇杨严俊
  • 1篇王春玲
  • 1篇曹小红
  • 1篇杨波
  • 1篇唐晓姝
  • 1篇侯丽华
  • 1篇杨芹
  • 1篇童佳
  • 1篇何钊

传媒

  • 8篇中国酿造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第九届乳酸菌...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米曲霉发酵酱油风味物质比较被引量:14
2014年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通过酱油发酵在大曲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氨基酸比较发现,使用米曲霉100-8菌株发酵的酱油大曲及其后期发酵为酱油阶段,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这3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升高。这些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对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醇、醛、酸和吡嗪类物质都有所增加,其中风味物质增多最明显的是吡嗪类。通过米曲霉100-8酿造的酱油与传统米曲霉沪酿3.042比较,其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都有明显的不同。
赵国忠姚云平曹小红陈卫
关键词:米曲霉酱油有机酸氨基酸风味物质
东北酸菜品质评定及发酵优良菌株筛选被引量:18
2014年
东北三省不同地区采集的酸菜的感官评定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的东北酸菜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纬度较低即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发酵制作的酸菜感官得分较高;感官得分高的酸菜其酸度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其亚硝酸盐含量却相对较低。推测酸菜品质与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菌群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感官品质较高的酸菜有益菌含量和种类较丰富,腐败菌系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酸菜感官与其微生态菌群之间的关系,从得分高的酸菜样品中筛选出8株乳酸菌,分别是6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1株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这些菌株在酸菜风味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赵国忠王梦颖韩俊燕赵建新张灏陈卫
关键词:感官评定菌株筛选
酱油发酵过程中的耐盐乳酸菌筛选及对低盐固态酱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通过对酱醪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成功分离出一株耐18%盐度的乳酸菌,经过16S r DNA测序鉴定,确定为一株植物乳杆菌。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添加该耐盐植物乳杆菌,无盐固形物、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都有所上升。经过液相测定,发现酱油中乳酸含量比空白增加2倍左右。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酮类和酚类物质增加2倍左右,醇类物质稍有增加。本研究为进一步安全有效提高酱油风味物质奠定理论依据。
赵国忠王梦颖姚云平韩俊燕陈卫
关键词:酱油乳酸菌发酵
植物乳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食醋风味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该研究将醋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7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16添加到食醋发酵体系中,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食醋发酵的混菌体系中,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其他组中香味物质的总数都高于空白对照组,当添加1.5%菌株C7和1.5%菌株C16时,可以得到最多数量的香味物质(54种)和最高的醇类物质含量(10.75%);当添加3%菌株C7时,可以得到最高的酯类物质含量(27.06%);当添加3%菌株C16时,可以得到最高的醛类物质含量(3.05%)。因此,菌株C7和C16有助于食醋风味物质的改善,拟为酿造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食醋提供理论依据。
邝格灵张洁孔德华潘志辉赵国忠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食醋风味气相色谱-质谱法
益生菌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8年
肠道菌群在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中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但是肠道微生物与这些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应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以及代谢活动的变化对高血压的影响,能够揭示肠道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活动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是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对高血压的调节产生影响,进而为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干预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方志锋赵国忠李海涛陈卫张灏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微生物高血压
植物乳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食醋风味的影响
该研究将醋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7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16 添加到食醋发酵体系中,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
邝格灵郜健标王新宇赵国忠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食醋风味气相色谱-质谱法
基于综合实验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体系构建
2017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设置"综合实验与工程设计"环节,从时间与分组、选题、指导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型综合教学体系。新型综合教学体系对提高综合实验与工程设计环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苏宇杰赵国忠杨严俊
关键词:工程设计
臭豆腐卤水微生物群落及其接种发酵被引量:8
2017年
对样品臭豆腐卤水中微生物分离,应用传统微生物鉴定、细菌16S r RNA鉴定,探索不同微生物种属组成结构对臭豆腐品质作用以及风味的影响。分离鉴定了臭豆腐卤水中的主要细菌为漫游球菌(Vagococcus carniphil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sp.)、沙克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地衣芽孢杆菌(Enterococcus avium)、鸟肠球菌(Enterococcus devriesei),并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纯菌种以及混合菌种直接进行豆腐发酵。单一菌种发酵比混合菌种发酵的臭卤所制得的臭豆腐总体感官评价结果偏低。除空白发酵结果以外,菌株St2(嗜冷杆菌)发酵的臭豆腐样品总体评价最差。菌株St5(鸟肠球菌)发酵所得的臭豆腐样品色泽较好,香气成分也较浓郁。
赵国忠谢小芳邸海波陈卫
关键词:臭豆腐发酵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地区发酵辣椒制品细菌多样性
本文以采集自安徽、湖南、山西、吉林等4个省份的家庭自制发酵辣椒制品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其细菌多样性,并对其中功能性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将样品进行均质后,试剂盒提取全基因组,PCR扩增细菌16S rRNA的V4区,切...
韩俊燕赵国忠赵建新张灏陈卫
关键词:发酵辣椒细菌多样性
米曲霉机理性探索对酱油生产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将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不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菌株之间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酱油发酵过程中米曲霉的关键基因和蛋白对酱油风味产生的影响。通过米曲霉沪酿3.042(中国)和米曲霉RIB40(日本)菌株的基因组学比较,发现与酱油风味物质形成相关的特异基因。围绕米曲霉3.042及其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的蛋白质组学比较,找到米曲霉代谢过程中与风味物质形成有关的蛋白,为酱油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国忠姚云平唐晓姝郝光飞王春玲侯丽华陈卫
关键词:米曲霉酱油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