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草原
  • 5篇土壤
  • 5篇草甸
  • 5篇草甸草原
  • 3篇地上生物量
  • 3篇植物
  • 3篇生物量
  • 3篇群落
  • 3篇微生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苜蓿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放牧
  • 2篇放牧强度
  • 2篇播种
  • 1篇顶架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滨州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铜仁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陈金强
  • 12篇辛晓平
  • 7篇王旭
  • 5篇闫瑞瑞
  • 4篇徐丽君
  • 3篇杨桂霞
  • 3篇徐大伟
  • 2篇闫玉春
  • 1篇青格勒
  • 1篇张宇
  • 1篇李凌浩
  • 1篇卫智军
  • 1篇乌仁其其格
  • 1篇吴冬秀
  • 1篇逄焕成
  • 1篇陈宝瑞
  • 1篇王波
  • 1篇姚静

传媒

  • 4篇草业学报
  • 4篇草地学报
  • 1篇农村工作通讯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年份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主要功能群碳氮磷贮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禾本科、杂类草和灌木这3种功能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强度对不同功能型植物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特征以及贮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禾本科有机碳含量在各放牧强度下均最高;氮磷含量杂类草最高;3种功能群的有机碳含量均在适度放牧时最高,过度放牧时降低;轻度放牧使得禾本科、灌木的碳氮比、碳磷比升高,重度放牧时降低;放牧使得杂类草的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以及禾本科和灌木的氮磷比线性降低;禾本科以及杂类草的碳、氮、磷贮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禾本科、杂类草和灌木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受氮元素限制,如果想获得较大的碳、氮、磷贮量则需要控制放牧强度,放牧强度为0.34~0.46 cow.Au·hm^(-2)(其中Au表示以500 kg肉牛为一个标准家畜肉牛单位)较为适宜,适度放牧利于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促进草地可持续发展。
王淼张宇张楚陈思思王旭陈金强李瑞强曹娟辛晓平周忠义闫瑞瑞
关键词:草甸草原放牧强度化学计量学贮量功能群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土壤呼吸作用是土壤碳库向大气释放CO_(2)的主要途径,其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增加了土壤碳排放评估的不确定性,研究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对于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9月1日—9月6日,本研究沿呼伦贝尔草原东西样带随机选取了30个观测样地,利用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Li-8100)测定土壤CO2排放通量,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呼伦贝尔东西样带,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减小;刈割利用下的土壤呼吸速率(3.36μmol·m^(-2)·s^(-1))显著大于放牧利用(1.87μmol·m^(-2)·s^(-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地上生物量是决定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二者共同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5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被生物量直接影响了土壤呼吸作用,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间接影响了土壤呼吸作用。降水空间格局变化和人类活动扰动是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范凯凯李淑贞陈金强闫玉春辛晓平王旭
关键词: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
呼伦贝尔人工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对无芒雀麦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3
2018年
为明确呼伦贝尔地区人工栽培草地无芒雀麦的适宜播种密度,在呼伦贝尔人工栽培草地播种密度控制平台按照播种密度由低到高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W1(7.5kg·hm-2)、W2(15.0kg·hm-2)、W3(22.5kg·hm-2)、W4(30.0kg·hm-2)、W5(37.5kg·hm-2),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时期下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4(30.0kg·hm-2)达到最大值829.4kg·hm-2,W3(22.5kg·hm-2)其次,地下生物量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中微生物量碳主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微生物量氮土壤浅层0~10cm总体变化平稳,土壤深层10~20cm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的数值显示在第1次刈割期显著高于第2次刈割期,但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探求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其影响系数,可得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对无芒雀麦W4(30.0kg·hm-2)播种密度具有最佳响应。
李达王笛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杨桂霞唐雪娟郭明英
关键词:无芒雀麦播种密度微生物特性酶活性
切根与施有机肥对羊草草甸草原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群落及羊草的地上生物量的单位增加量和总收入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切根+中水平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张楚王淼张宇王旭陈金强李瑞强代景忠白玉婷辛晓平卫智军程利赵曼闫瑞瑞
关键词:草甸草原有机肥地上生物量土壤养分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对封育年限响应被引量:15
2021年
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态位宽度最大;封育年限为4和13年时,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均为展枝唐松草;封育年限为5、6、8和10年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物种依次是羊草、麻花头、囊花鸢尾和贝加尔针茅;退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值集中在0.6~0.9,而未封育样地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0.0~0.3;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低,封育5年时,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大,为0.68;封育草地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较未封育(对照区)样地增加了40.76%~93.68%;封育年限为5年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比未封育(对照区)增加了45.46%、16.51%、45.80%和23.38%。封育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增加,并且植物种间竞争加剧,但在封育5年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逐渐降低,导致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减缓,群落趋于稳定。因此,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该区封育时间不宜过长,在封育5年后,可采取适当利用,保护群落多样性。
聂莹莹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杨桂霞王旭
关键词:草甸草原围栏封育生态位物种多样性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F+T+H)、腐殖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F+J)和海藻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H+J)7个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14-2016年施加F、H植物群落特征无明显变化,施加F+T+H植物群落密度分别增加了26.72%、17.94%、34.64%,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18%、49.97%、47.64%,其他施肥处理群落特征各年变化不同;(2)2014-2016年施加F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施加T、H、F+T+H、H+J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增加,根茎型禾草(羊草等)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响应显著高于丛生型禾草和莲座型菊科植物等草类;(3)2014-2016年施加F,Margalef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小了16.40%、5.22%、37.22%,施加H各指数无明显变化,施加F+T+H,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增加;2014和2015年施加H+J的Pielou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7.62%、8.70%。上述结果说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T+H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施肥年降水量,从而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修复。
姚静陈金强辛晓平卫智军乌仁其其格闫瑞瑞白玉婷代景忠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
苜蓿栽培草地微生物C、N及呼吸特性对不同播种量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苜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7和9月,针对5种不同播种量(6,9,12,15和18 kg·hm^(-2))条件下苜蓿栽培草地微生物特性及呼吸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在播种量为12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微生物生物量碳7月的10~20 cm土层与9月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在播种量为18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碳在7月整体高于9月,而土层0~10 cm两月间差距较大,土层10~20 cm差距较小,微生物生物量氮与碳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微生物量氮在7月整体高于9月;呼吸熵与微生物呼吸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播种量为12 kg·hm^(-2)时呼吸熵值最低;在7和9月播种量为18和12 kg·hm^(-2)时呼吸强度与呼吸熵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呼吸、呼吸熵对苜蓿不同播种量的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响应作用;不同播种量结合植株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呼吸熵等指标,结果为播种量18 kg·hm^(-2)时效果最好。
王笛逄焕成李达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唐雪娟郭明英朱树声
关键词:苜蓿播种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微生物呼吸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植物多样性变化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王储闫玉春蔡育蓉王旭徐大伟珠娜张敬敏辛晓平陈金强
关键词:草甸草原退耕地植物多样性天然草原呼伦贝尔草甸草原
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李彤张宇张宇闫瑞瑞闫瑞瑞辛晓平王旭陈金强吴冬秀李凌浩
关键词:放牧强度优势度群落动态
数字牧场研究进展浅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高水平管理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牧民勘探草原生态,为牧场管理提供重要手段。数字牧场将引领牧场快速实现智慧化、定量化、精准化,综述数字牧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数字牧场发展方向,助力数字牧场稳步快速发展。【方法】文章通过对数字牧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相关发现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在草原背景信息获取、草原动态监测、家畜信息监测、系统过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结果】目前我国在草原信息获取和监测等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单一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草原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空间全覆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家畜监测方面,实现了家畜的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但相关研究较少,仍处于积累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为实现草畜生产过程定量调控,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草畜监测与牧场优化管理技术研究,先后建立了多种草畜生产过程模型,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是大势所趋。【结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在畜牧行业的逐步落地应用,畜牧生产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在不断总结中取得突破和进展,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持草原生态功能的最佳状态,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草畜一体化科学发展。
沈贝贝侯路路丁蕾范蓓蕾毛平平徐大伟闫瑞瑞辛晓平陈金强
关键词:草原家畜数字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