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泸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核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受体
  • 2篇维生素D受体
  • 2篇FOK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
  • 1篇多耐药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肾结石

机构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鑫
  • 3篇陈枫
  • 2篇陈庄
  • 2篇王晓燕
  • 2篇邓宇
  • 2篇余玥
  • 1篇曹勇
  • 1篇黄永茂
  • 1篇陈星如
  • 1篇赖小宇
  • 1篇粟宏伟
  • 1篇朱智
  • 1篇王杰
  • 1篇王春娟
  • 1篇庞宇
  • 1篇刘洪明
  • 1篇黄璨
  • 1篇唐小平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检测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其中各项检测均无异常者(对照组)276例、血脂代谢异常者(脂代谢紊乱组)274例,分析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分析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DR基因FokⅠ位点在脂代谢紊乱组和对照组基因型ff、Ff和FF频率分别为19.0%、47.1%、33.9%和21.7%、55.1%、23.2%,等位基因f、F频率分别为42.5%、57.5%和49.3%、50.7%,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f和ff基因型为对照,FF基因型发生脂代谢紊乱的风险增加(OR=1.702,95%CI 1.170~2.477,P=0.005)。FF基因型人群中TG血清学水平升高(P〈0.05),而TC、LDL-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FF基因型可能是脂代谢紊乱发生的潜在因素。
曹勇刘鑫陈庄赖小宇左清娇陈星如邓宇陈枫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脂代谢紊乱
川南地区维生素D受体Fok 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FLP-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糖尿病组1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0例 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F、F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5%、47.5%、20%和15.8%、53.7%和30.5%,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f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56.3%、43.8%和42.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F基因型发生T2DM风险为Ff/ff基因型的2.568倍(95% CI =1.246-5.292,P <0.05)。FF基因型2 h PG、HbA1C水平高于Ff/ff基因型(P <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王晓燕刘鑫余玥黄璨张珑山刘洪明邓宇陈庄陈枫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绝经后女性
钙化性纳米微粒致肾结石大鼠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骨桥蛋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在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的过程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尿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骨桥蛋白(OP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初步分析CNPs致肾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利用肾结石患者术中所得结石培养出CNPs,制成CNPs混悬液。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NPs诱石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通过鼠尾静脉注射CNPs感染大鼠,分别于注射后4 h、12 h、24 h、1周、2周及8周用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大鼠各时间尿液中NGAL、OPN、MCP-1的含量。于注射CNPs后1、2和8周分批次处死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其结晶的形成及病理改变,对照分析结晶的形成与大鼠尿液中NGAL、OPN、MCP-1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注射CNPs后4 h,与B组比较,A组的NGAL水平显著增高(P<0.05),2周时A组的OPN、MCP-1水平开始大幅度升高(P<0.05),8周时A组的NGAL、OPN、MCP-1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1周时,A组肾脏组织可见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样变性,肾小管内未见钙盐晶体沉积;2周时,A组肾小管内可见少量钙盐晶体沉积,伴有少数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和颗粒样变性;2周后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沉积量与NGAL、OPN、MCP-1的含量呈正相关;8周时,A组肾小管内可见大量钙盐晶体沉积,伴有广泛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程度与NGAL的含量呈正相关;B组肾脏组织未见钙盐沉积和病理改变。结论大鼠感染CNPs 4 h后即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受到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NGAL水平呈正相关。2周后肾小管内开始出现钙盐晶体的黏附和聚集,单核-巨噬细胞和OPN参与其黏附和聚集过程,并且钙盐晶体的沉积量随损伤程度加重也相应增加。
王杰粟宏伟刘鑫庞宇朱智王春娟
关键词:肾结石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骨桥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大肠埃希菌多耐药与生物被膜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程度与细菌生物被膜(B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株29株,单耐药菌株21株,多耐药菌株60株,采用银染法,以"+"作为BBF量化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BBF厚度,每个视野扫描8-32层,求平均值。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情况。结果银染结果药物敏感组"﹣"有5株、"+"15株、"2+"8株、"3+"1株;单耐药菌株组"﹣"有3株、"+"6株、"2+"10株、"3+"1株、"4+"1株;多耐药菌株组"﹣"有1株、"+"7株、"2+"15株、"3+"16株、"4+"21株;多耐药组BBF高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χ2=15.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多耐药组BBF厚度为(47.97±9.53)μm,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分别为(25.91±5.84)μm和(31.84±4.91)μm,多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0,P〈0.05)。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药物敏感组细菌多为杆状生长。多耐药菌株组细菌之间黏液样物质明显增多,细菌相互包裹成块状,47株有大块状。单耐药菌株组中有2株大块状。结论多耐药大肠埃希菌BBF量或厚度高于单耐药及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表明BBF与大肠埃希菌多耐药有关。
余玥刘鑫王晓燕杨颖丞唐小平黄永茂陈枫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生物被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