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永聪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肝癌
  • 3篇肝细胞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肝炎病毒
  • 1篇蛋白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致癌
  • 1篇致癌作用
  • 1篇实时荧光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篇颜永聪
  • 3篇黄拼搏
  • 3篇肖治宇
  • 2篇王捷
  • 1篇毛凯
  • 1篇胡志刚
  • 1篇喻志敏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中排名第6位,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中位于第2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的HBV携带者。然而,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HBV的X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被认为是HBV致癌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目前HBx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叙述。
许侨东颜永聪黄拼搏肖治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病理作用肝癌发生肝癌细胞系
ALPPS在具有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具有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25例ALPPS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Ishak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与重度肝纤维化组,分析其与术后残肝体积代偿、手术间隔时间及预后的相互关系,分析门脉癌栓与ALPPS关系。附一例ALPPS一步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患者资料。结果 25例肝癌患者中成功完成第二步肝切除患者21例(84%),6个月内患者存活率为88%,目前患者存活率为76%。轻中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相比,完成ALPPS二步肝切除患者分别为15例(94%)VS6例(67%),术前术后残肝体积分别为296(194~401)m L VS 541(337~862)m L以及359(249~417)m L VS 519(178~709)m L;平均手术间隔分别为11(7~15)天以及23.57(12~64)天。3例肝功Child B级患者尝试行ALPPS手术,两例成功。合并门脉右支癌栓患者12例(II级),其中11例顺利完成二步肝切除;1例未能完成二步肝切除,改为综合治疗。结论 ALPPS在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重度肝纤维化背景下行ALPPS需慎重;门脉主干癌栓以下(I^II级)患者可以考虑尝试ALPPS。巨块型肝癌合并肝纤维化、门脉分支癌栓无法达到一期切除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尝试ALPPS第一步,若残肝代偿达到要求,则行ALPPS二步肝切除,实现根治性切除;若残肝代偿未达到要求,则可考虑在第一步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患者仍有获得较好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可能。
黄拼搏胡志刚许侨东颜永聪王捷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肝癌
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被引量:14
2020年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介绍了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具体机制,包括HBV X蛋白、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并重点阐述HBV 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HBV X蛋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影响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导致代谢重组而发挥其致癌作用。深化对HBV X蛋白生物学功能、免疫失衡以及病毒DNA整合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促进HBV相关肝癌新型治疗靶标的开发。
颜永聪温凯毛凯肖治宇王捷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致癌作用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PinX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 X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病例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Pin X1的m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卡方检验分析率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43对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29例(67.4%)肝癌组织中的Pin X1 m RNA呈低表达,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只有14例(32.6%)呈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 X1 m 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生存分析和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表明癌组织中Pin X1 m RNA低表达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HR=5.057,P=0.005;HR=3.761,P=0.006)。结论 Pin X1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许侨东颜永聪黄拼搏喻志敏肖治宇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预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