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武

作品数:2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社科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主义
  • 7篇文化
  • 5篇儒学
  • 4篇意识形态
  • 4篇社会
  • 4篇社会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
  • 3篇人性
  • 3篇人性理论
  • 3篇儒家
  • 3篇社会主义意识...
  • 3篇文化中国
  • 3篇发展观
  • 2篇新儒家
  • 2篇性善
  • 2篇性善论
  • 2篇哲学
  • 2篇知识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知识精英

机构

  • 24篇安徽省社会科...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行政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8篇陶武
  • 3篇张允熠
  • 2篇陶芬
  • 1篇张娟
  • 1篇汤俪瑾
  • 1篇吴庆
  • 1篇张瑞涛
  • 1篇张瑞涛
  • 1篇周正艳
  • 1篇孟祥学

传媒

  • 5篇学术界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求实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社科纵横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中共合肥市委...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人性理论再解读——戴震人性可善论摭谈
先秦人性论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韧期。孔子对人性善恶不置可否,为后世人性讨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孟荀二子所开创的人性孰善孰恶理论交锋,构成中国传统人性论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华章。戴震秉承'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的学术...
陶武
关键词:孔子荀子性善论
文献传递
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几点思考
2010年
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需付诸实践的文化伟业。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百年社会运动变迁的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长谈常新的永恒话题。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变奏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承续传统文化之灵根,谨守马克思主义之魂魄,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胆识,广泛地吸纳各种优秀外来文化,除此别无他途。
陶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
“富之”与“自富”——先秦儒道财富观刍论
2015年
作为先秦两大思想派别,儒道两家在财富观上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既在求富态度、致富理念与致富路径等方面具有显然差异,又在服务治国目标、关切百姓利益以及倡导利以义取方面具有相同旨趣。先秦儒道两家财富观对于今天人们如何获取与对待财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武
关键词:先秦儒家道家财富观
从儒学跌落到近现代哲学革命——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被引量:1
2004年
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氤氲于明末清初,它本来是儒学在社会实体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自我蜕变和分化,所谓“理学”与“心学”、“理学”与“经学”、“宋学”与“汉学”、“实学”与“玄学”之争实际上都是儒学内部之争,它预示着儒学知识论的危机已到了革故鼎新之时了。这场纷争伴随着“中西学”之争,至鸦片战争后高潮迭起,经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儒学终于跌落,马克思主义异军突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居为主流意识形态,标志着中国社会及其文化意识形态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张允熠张瑞涛陶武
关键词:儒学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民主精神
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
2005年
周正艳汤俪瑾陶武张娟吴庆
关键词:哲学界科学发展观哲学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
传统人性理论再解读——戴震人性可善论摭谈被引量:1
2014年
先秦人性论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韧期。孔子对人性善恶未置可否,为后世人性讨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孟荀二子所揭橥人性善恶之理论交锋,谱就中国人性论史最为璀璨的华章。戴震秉承"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的学术路径,基于对中国传统尤其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比较和考辨提出其人性可善理论。戴震既归宗孔子、沟通孔孟,又融汇孟荀、择善而从,体现人性理论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深化与超越。
陶武
关键词:孔子荀子性善论
再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如何可能?——杜维明的儒学发展观析论
2010年
在众多主张儒学发展的论说中,"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是学术界多年来关注较多且又尚存争议的话题之一。通过对杜维明有关儒学发展的五个步骤、面对西方文化的四个回应、尚需解决的三个问题、应予澄清的两个误解以及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等诸多论题予以梳理和解析,可以窥知杜维明儒学发展观的学术理路和实践诉求,为探讨儒学当代发展的可能路径提供有益启示。
陶武
关键词:回应
证心以证人——刘宗周道德哲学探赜
2010年
为救正明末阳明后学蹈空之弊,刘宗周创新心性义理之学,建构了以"本心"为提挈的道德哲学:一方面,"心性合一",阐释人心开展道德实践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另一方面,"以意主心",挺立道德实践过程中人心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刘宗周的道德哲学不仅论说了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和可能理据,还论说了道德实践的可操作步骤,以圣人、君子为道德价值目标,在"证心"中实现"证人"的目的。
张瑞涛陶武
关键词:刘宗周道德哲学本心证人
杜维明的知识分子观被引量:3
2004年
杜维明先生是当代新儒家第三代的重要代表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始,他对“公众知识分子”的命题给予了较多关注,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其发展历程中可分为两个“断裂”的阶段,即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士”和近代“五四知识分子”;而“公众知识分子”是第三个阶段,它跟传统的“士”在“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上具有同构性。但“公众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传统的“士”,也将超越“五四知识分子”的“启蒙心态”和“民族主义”的怪圈。尽管杜先生的理论中内含某种悖论和不切实际的玄想,然而他关于“公众知识分子”和“文化中国”的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走向及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允熠陶武
关键词:启蒙心态新儒家悖论自我意识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诠释路径与“创造转化”说
<正>20世纪90年代,杜维明以文章、访谈等多种形式提出并阐释了关于“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和“三派互动”等论题,其中蕴涵着他对于“创造转化”的诸多独到思考。作为21世纪初叶当代新儒家的擎旗者,不可否认,杜维明的创造转...
陶武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