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虎
- 作品数:31 被引量:2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4-己基间苯二酚复合防褐剂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为4-己基间苯二酚(4-HR)在食品贮藏与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性依据。[方法]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析了4-HR与氯化钠、柠檬酸、抗坏血酸的交互防褐作用。[结果]4-HR对抑制马铃薯PPO活性有极显著作用,其次为抗坏血酸、柠檬酸和氯化钠,氯化钠抑制作用不明显。各因子对马铃薯PPO活力抑制效果最佳的用量分别为:4-HR 0.019%、柠檬酸0.57%、抗坏血酸0.027%,而氯化钠的水平变化对多酚氧化酶活力几乎没有影响。[结论]4-HR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柠檬酸和抗坏血酸与4-HR的交互作用明显。
- 乔方王继栋黄晓钰余海虎
- 关键词:4-己基间苯二酚马铃薯多酚氧化酶
- 基于不同载体免疫原制备河豚毒素抗体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比较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匙孔型血蓝蛋白(KLH)两种载体蛋白合成的河豚毒素人工抗原的免疫原性,并对其制备的抗体进行研究。方法用曼尼希法将半抗原河豚毒素(TTX)分别与大分子载体BSA和KLH偶联合成人工抗原TTX-BSA及TTX-KLH,免疫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制备多抗;以卵清白蛋白(OVA)为载体蛋白,同样用曼尼希法制备包被抗原TTX—OVA。TTX—KLH多抗血清同时采用TTX-OVA和TTX—BSA作包被抗原检测,抗血清经问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以及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检测。结果经TTX-KLH免疫获得的多抗血清较TTX—BSA免疫获得的多抗血清特异性高。两种包被抗原的检测效价一致:均为1:64000,而以TTX—OVA为包被原的检测值稍高,与TTX进行竞争酶联免疫检测,其IC50值波动范围为10~20ng/ml。结论TTX—KLH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 刘燕婷钟青萍雷红涛张挺余海虎孙远明
- 关键词:河豚毒素人工抗原抗体食品检测
- 一种河豚毒素的人工抗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豚毒素的人工抗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河豚毒素的人工抗原中,河豚毒素与载体蛋白的质量比为1∶10。本发明将河豚毒素通过曼尼希法和蛋白载体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将人工抗原免疫动物来制备特...
- 雷红涛钟青萍刘燕婷张挺孙远明余海虎
- 文献传递
- 4-己基间苯二酚对切分果蔬及莲藕汁护色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用4-HR(4-己基间苯二酚)对苹果、马铃薯、香蕉切片和莲藕汁的护色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HR组合防褐试剂对上述四种材料均表现良好的护色效果,其中对苹果切片的最佳组合是A2B2C1,即0.02%4-HR、0.03%抗坏血酸、0.5%柠檬酸;香蕉最佳组合是A2B2C2,即0.02%4-HR、0.03%抗坏血酸、0.75%柠檬酸;马铃薯切片和莲藕汁的最佳组合都是A1B1C2,即0.01%4-HR、0.02%抗坏血酸、0.75%柠檬酸。
- 乔方余海虎黄晓钰
- 关键词:4-己基间苯二酚莲藕汁护色
- 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分配及消长被引量:7
- 1998年
- 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几种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水生植物中,矮慈姑(SagitariapygmaeaMiq.)对水体中125I的吸收最快,富集系数最大,到试验结束时达8579。螃蜞菊(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对125I的吸收最慢,富集系数最小,但螃蜞菊对3H的吸收却是4种植物中最快的。植物吸收125I后,能运转至地上部,矮慈姑中约有75%的125I滞留于根部,25%运转到地上部。数学模拟结果表明,125I和3H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遵循Y=Aebt的变化规律。
- 刘晓红刘琼英邝炎华蔡宏余海虎
- 关键词:水生植物
- 河豚毒素的生物合成方法
- 本发明涉及河豚毒素的生物合成方法,包括获取具有一种或多种弧菌的培养,如通过种菌培养;将弧菌培养和产生TTX有机体的组织提取物加入发酵器中的培养基中;和从所述发酵器分离纯化TTX。本发明的方法在约3-5天的时间得到大约0....
- 余海虎余振辉
- 利用食品工厂活性污泥发酵生产PHB的培养基配方研究(二)被引量:4
- 2001年
- 采用L9(34)正交表,设定C、N、P三因素三水平的9种不同配方,对广州四明燕塘乳业公司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进行发酵培养基筛选,对抽提出的细胞内含物进行一系列理化测试。结果表明,根据方差分析,活性污泥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8g·1000mL-1H2O,(NH4)2SO40.25g·1000mL-1H2O,KH2PO40.25g·1000mL-1H2O。抽提出的细胞内含物经1H核磁共振检测,证明主要结构是聚羟基丁酸酯;经气相色谱检测,浓度在70.61%以上;熔点在182.2℃—188.9℃之间,比PHB标样高。
- 陈然杨幼慧余海虎
- 关键词:活性污泥发酵培养基PHB食品工厂
- 碘-125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淋溶和迁移的研究被引量:16
- 1998年
- 采用玻璃土柱法研究了125I在华南地区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通过20cm土柱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125I的含量,在砖红壤中约占标记量的526%,在水稻土中约占1105%。淋溶后砖红壤中约8803%的125I残留在表层10cm内,水稻土中约9221%残留在表层10cm内。迁移试验结果表明,125I在土柱中垂直迁移27d后,各层均有分布,但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其中砖红壤中有9167%的125I分布在表层2cm以内,水稻土中有8398%分布在表层2cm内。
- 刘晓红刘琼英邝炎华蔡宏余海虎
- 关键词:土壤淋溶迁移砖红壤碘125
- 微生物利用食品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降低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生产成本,以麦芽、豆类、糖果、冰激凌、牛奶、芝麻油和食醋废物为底物,研究了产碱弧菌(Alcaligenes lat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工艺可行性和产物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通过两段式间歇补料发酵,3类微生物利用麦芽废物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PHB)产量最大,分别达细胞内含量的70.1%、16.0%和43.3%.A.latus适应食品废物开始细胞生长和PHAs合成的延迟短,在缺氮阶段合成PHB的产量、产率高.微好氧时,从芝麻油提取出的S.epidermidis可以合成分子量超过1×106的PHB.活性污泥可利用豆类废物合成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PHBV)共聚物,其中羟基戊酸比例(HV%)占21%.多数食品废物适合合成具有不同物化性质的PHAs.PHAs产物的组分及物化性质受微生物种类、底物类型、发酵条件的影响.
- 蔡萌萌蔡宏王爱玲余海虎单羿任洁何丹赵庆良
- 关键词:活性污泥食品废物表皮葡萄球菌
- 促进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细胞黏附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增强种子细胞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黏附力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细胞基础。方法取6个规格相同的有P4HB[聚β羟基丁酯]构建的心脏瓣膜,气体消毒后分别置入12孔板中,每2个为1组,前两组分别被Fn及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包被,第3组空白对照。24h后分别种植骨髓基质干细胞0.8×100个,24h后在瓣膜背面再分别种植0.25×10^5个。2周后分别行MTT检测及扫描电镜检测;取不同数量的MSC,行MTT检测,制作不同细胞个数与MTT吸收光度的曲线。结果经Fn包被的MTT吸光度A值(0.12896±0.004896)及poly-lysine包被的MTT吸光度A值(0.12033±0.039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1254±0.006556),P〈0.05,Fn组与poly-lysin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Fn能有效的促进细胞在生物可降解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黏附及增殖,是发展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一种优良的促细胞黏附剂。
- 殷胜利蔡松旺王玉洁潘仕荣张希余海虎
- 关键词: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多聚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