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乳腺癌组织
  • 4篇腺癌
  • 4篇腺癌组织
  • 4篇癌组织
  • 3篇细胞
  • 3篇活性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胰炎合剂
  • 2篇中端粒酶
  • 2篇切除
  • 2篇胃癌
  • 2篇腺炎
  • 2篇CA19-9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开滦医院
  • 2篇开滦(集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开滦医疗集团
  • 1篇唐山市开滦矿...

作者

  • 11篇周宝臣
  • 2篇田玉芝
  • 2篇潘立峰
  • 2篇王立华
  • 2篇钟烁
  • 2篇张青松
  • 1篇杜春渊
  • 1篇陈沛林
  • 1篇高建超
  • 1篇赵光明
  • 1篇花连才
  • 1篇胡永奇
  • 1篇张文杰
  • 1篇李东坤
  • 1篇孙敬国
  • 1篇杜运生
  • 1篇周双根
  • 1篇张青松
  • 1篇徐龙健
  • 1篇张素华

传媒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重复序列扩增乳腺癌病理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活性
E-钙黏附素和α-连接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E 钙黏附素 (E Cad)和α 连接素 (α Ca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77例乳腺癌、15例乳腺增生和 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 Cad、α Cat表达水平。结果 E Cad及α Ca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5 5 .8% ( 4 3 /77)及 3 9.0 % ( 3 0 /77) ,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P <0 .0 5 ) ;E Cad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 ,α Cat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E Cad、α Cat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张青松周宝臣赵光明张素华张文杰
关键词:乳腺癌癌组织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CA19- 9在胃癌手术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A19 9的含量。结果 胃癌腹腔灌洗液CA19- 9检测阳性率为40. 0%(22 /55),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的检出率23. 6% (13 /55)。结论 腹腔灌洗液CA19- 9检测比脱落细胞检查更准确、敏感,对判断胃癌腹膜隐性播散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青松胡永奇周宝臣钟烁
关键词:胃癌CA19-9腹腔灌洗液细胞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动脉造影共同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以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将前2种检查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6%、95.2%、94.92%、83.8%;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6.75%、96.77%、88.81%,两者联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1%、99.17%、99.22%、94.4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徐龙健孙敬国高建超周宝臣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CT动脉造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CA19-9在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测定的临床意义
张青松周宝臣臧海斌钟烁刘俊江
该研究主要应用在恶性肿瘤领域;胃癌病人腹腔灌洗液中发现癌细胞,标志着病程进入晚期;随着疾病的发展,腹腔中的游离癌细胞可种植于腹膜、肠管,也可随腹水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形成肝转移;目前通过应用CA19-9来检测腹腔灌洗液...
关键词:
关键词:CA19-9胃癌
空肠“浆肌袖”与胰腺端端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
杜春渊王连福王丽华杜运生王鸿鸣周宝臣汪俊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多脏器切除,难度大、技术复杂,通常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胰瘘。该项成果采用空肠“浆肌袖”吻合方法,解决了在肠胰端端吻合重建中胰腺组织脆弱不易缝合和空肠腔径窄胰端不易套入两个技术难点,而且在肠胰端...
关键词: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
经肛裂裂口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治疗肝裂61例体会被引量:1
1997年
周宝臣
关键词:肛裂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切除
E钙粘附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E钙粘附素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7例乳腺癌、15例乳腺增生症和 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钙粘附素表达水平。结果 E钙粘附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5 5 .8% ,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P <0 .0 5 ) ;E钙粘附素与乳腺癌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E钙粘附素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且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宝臣张青松李东坤花连才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胰炎合剂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胞核因子-к B活性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应用胰炎合剂,N-乙酰半胱氨酸,生理盐水治疗对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胰腺的形态学改变,胰腺细胞NF-кB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50只,制备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分别用胰炎合剂,N-乙酰半胱氨酸,生理盐水进行治疗。不同时间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淀粉酶,观察胰腺组织光镜及电镜变化,胰腺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细胞中核因子-кB(NF-kappaB)的活性。结果:各组模型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上升,但胰炎合剂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下降快,生理盐水组下降慢(P<0.05或P<0.01);各组形态学变化与核因子-кB活性变化相平行。结论: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生和发展中核因子-кB起关键作用。用核因子-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降低核因子-кB的活性,同时也减轻了胰腺的炎症程度,胰炎合剂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理和降低核因子-кB活性有关。
曲宏伟周双根周宝臣邹玉环王东才田玉芝
关键词:胰炎合剂急性胰腺炎核因子-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