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卫朋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不良事...
  • 1篇血管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机构

  • 4篇浙江省舟山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辛卫朋
  • 2篇许兰芳
  • 1篇陈国雄
  • 1篇王红娜
  • 1篇陈士良
  • 1篇张燕梅
  • 1篇王芳
  • 1篇李碧瑜
  • 1篇方波

传媒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Tp-Te间期和Tp-Ted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Tp-Te间期及其离散度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102例老年A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MACE分为不良事件组(n=30例)和非事件组(n=72例);比较组间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患者Tp-Te间期和Tp-Ted较大(P<0.05),NT-proBNP偏高(P<0.05),LVEF偏低(P<0.05);Tp-Te间期和Tp-Ted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Te间期和Tp-Ted与MACE呈独立正相关(均P<0.05)。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增大的老年A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性增高。
许兰芳辛卫朋李碧瑜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更为完善围手术期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肺部肿瘤患者共103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22例)和非心律失常组(8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将证实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行手术治疗肺部肿瘤患者共103例,其中术后新发心律失常22例,发生率为21.36%,包括房性心律失常16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其他类型心律失常2例;其中术后24 h内发生13例,术后24~48 h发生4例,术后48 h后发生5例。心律失常组年龄、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比例及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及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均是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与包括年龄、是否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在内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可根据上述指标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许兰芳辛卫朋陈军
关键词:肺部肿瘤手术心律失常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57±3.0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6.61±3.73)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7.08±4.2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2.34±4.8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6、6.881,均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行为得分(30.67±3.51)分,应急处理行为得分(26.81±3.49)分,生活改良行为得分(27.93±3.17)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89.85±6.76)分;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行为得分(25.36±1.55)分,应急处理行为得分(22.18±1.76)分,生活改良行为得分(24.08±1.37)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80.03±3.5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52、5.287、7.561、10.331,均P<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10.42%,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6.25%;对照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35.42%,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20.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3.815,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减轻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孙美周圣春辛卫朋王芳张燕梅
关键词:护理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生活质量自我管理
冠状动脉狭窄时ST段压低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6年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狭窄引起ST段压低的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运用自制的微米缩窄器对16例犬的左旋支进行定量狭窄,观察左旋支血流量、冠状动脉远端小动脉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峰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耗氧量和乳酸的变化。结果当冠状动脉狭窄达87%(面积)时,可引起ST段压低(压低0.1m V),此时左旋支血流量降至(20±7)ml/min,冠状动脉远端小动脉平均压降至(55±8)mm Hg,与狭窄前[(36±6)ml/min、(90±1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10.806,P<0.01),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106±18)mm Hg、(2 210±700)mm Hg/s]较狭窄前[(114±20)mm Hg、(2 450±760)mm Hg/s]降低,乳酸升高[(43.5±14)%比(26.4±6.9)%],心肌耗氧量降低[(2.22±0.64)ml/(100g·min)比(43.5±14.7)ml/(100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冠状动脉狭窄达87%时,可造成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辛卫朋陈士良陈国雄方波王红娜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ST段压低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