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兰芳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衰竭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不良事...
  • 1篇血管
  • 1篇医院管理
  • 1篇再入院
  • 1篇再住院
  • 1篇入院
  • 1篇设备管理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机构

  • 5篇浙江省舟山医...

作者

  • 5篇许兰芳
  • 2篇辛卫朋
  • 1篇李碧瑜

传媒

  • 3篇心电与循环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更为完善围手术期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肺部肿瘤患者共103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22例)和非心律失常组(8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将证实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行手术治疗肺部肿瘤患者共103例,其中术后新发心律失常22例,发生率为21.36%,包括房性心律失常16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其他类型心律失常2例;其中术后24 h内发生13例,术后24~48 h发生4例,术后48 h后发生5例。心律失常组年龄、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比例及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及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均是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部肿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与包括年龄、是否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在内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可根据上述指标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许兰芳辛卫朋陈军
关键词:肺部肿瘤手术心律失常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舟山医院收治的256例NST-ACS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71例)及非MVA组(18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ST-ACS患者发生MVA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MVA组与非MVA组在贫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犯罪血管(IRA)、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甘油三酯、血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白细胞计数、CRP、cTnI、NT-proBNP、D-二聚体是NST-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VA的高危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多、机体高水平白细胞计数、CRP、cTnI、NT-proBNP及D-二聚体均是MVA发生的高危因素。
卓冰洁许兰芳辛卫鹏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Tp-Te间期和Tp-Ted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Tp-Te间期及其离散度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102例老年A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MACE分为不良事件组(n=30例)和非事件组(n=72例);比较组间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患者Tp-Te间期和Tp-Ted较大(P<0.05),NT-proBNP偏高(P<0.05),LVEF偏低(P<0.05);Tp-Te间期和Tp-Ted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Te间期和Tp-Ted与MACE呈独立正相关(均P<0.05)。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增大的老年A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性增高。
许兰芳辛卫朋李碧瑜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预测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分为夹角≤90°组和夹角>90°组,分析比较临床资料,并在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结果共纳入224例,夹角≤90°组168例,夹角>90°组56例。与夹角≤90°组比较,夹角>90°组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比例夹角>90°组显著高于≤90°组(64.3%vs 25.0%,χ2=28.561,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T夹角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256,P<0.01)。Cox模型显示QRS-T夹角>90°是老年CHF患者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4,95%CI:1.420~3.064,P<0.05);ROC曲线显示QRS-T夹角预测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ROC曲线AUC为0.785,最佳诊断截点(cut-off)为112°,灵敏度80.7%,特异度61.9%。结论老年CHF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增大者心功能较差,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增加。
许兰芳邬小花丁秋燕
关键词:心电图心力衰竭再住院全因死亡
PDCA管理法在医院体外诊断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索PDCA管理法在医院体外诊断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于2018年起在心电图室采用PDCA管理法,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心电图室共有9台体外诊断设备、7名医务人员。比较实施前后体外诊断设备的管理质量、仪器故障率、患者的满意度、医务人员关于仪器管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后体外诊断设备的管理质量提高,仪器故障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关于仪器管理的掌握程度提高,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设备的管理过程中,PDCA管理模式能够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提升管理质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许兰芳徐立文卓冰洁
关键词:PDCA医院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