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适用于小型设施农艺研究的可变光谱罩及其光谱调节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型设施农艺研究的可变光谱罩及其光谱调节方法。所述可变光谱罩包括内层罩和外层罩,内层罩套装在外层罩内并且内层罩能够在外层罩的轴线方向上沿着外层罩的内壁面移动,外层罩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层罩的固定组件;...
- 刘江吴海军张静杨峰刘卫国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邓俊才杨文钰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代谢组学手段判别不同耐逆潜力大豆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谢组学手段判别不同耐逆潜力大豆的方法,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大豆种子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分析得到大豆异黄酮靶向代谢图谱,继而利用得到的大豆种子中大豆异黄酮的绝对含量判别具有耐逆潜力...
- 刘江刘卫国张静邓俊才吴海军杨峰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杨文钰
- 一种玉米须黑豆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须黑豆茶及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玉米须加入水中熬煮,之后过滤、浓缩得到玉米须浆液;b、将黑豆放入所述玉米须浆液中浸泡,之后捞出;c、将捞出的黑豆进行高温烘焙,制得烘焙黑豆;d、将所...
- 刘江秦雯婷吴海军蔡亚丽张静刘卫国杨峰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杨文钰
- 文献传递
- 黑豆种皮抗田间霉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黑豆种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对其田间霉菌抑制活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抑菌活性为指导,采用液相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黑豆种皮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结合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鉴定抑菌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黑豆种皮中花色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黑豆种皮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层,从中纯化得到主要活性成分表儿茶素,其对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皮中富含矢车菊素葡萄糖苷等花色苷类物质,其在提取过程中可转化形成表儿茶素。【结论】表儿茶素作为黑豆种皮中多酚类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是黑豆抗田间霉菌的主要活性物质。
- 邓俊才杨才琼吴海军吴海军刘江
- 关键词:黑豆表儿茶素抑菌活性花色苷
- 适用于小型设施农艺研究的可变光谱罩及其光谱调节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型设施农艺研究的可变光谱罩及其光谱调节方法。所述可变光谱罩包括内层罩和外层罩,内层罩套装在外层罩内并且内层罩能够在外层罩的轴线方向上沿着外层罩的内壁面移动,外层罩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层罩的固定组件;...
- 刘江吴海军张静杨峰刘卫国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邓俊才杨文钰
- 关于《中国药典》中黑豆鉴别方法的商榷与质量评价标准建议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本草文献综述,梳理了黑豆作为药材使用的历史简况;并结合药化分析试验比较了不同籽重黑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对其化学鉴别、质量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商榷建议。推荐临床以百粒重小于18 g的小黑豆入药,建议新版《中国药典》明确以矢车菊素葡萄糖苷为对照品鉴别其真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含量,并以此作为黑豆质量评价标准。
- 刘江吴海军吴海军
- 关键词:黑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异黄酮
- 一种玉米须黑豆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须黑豆茶及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玉米须加入水中熬煮,之后过滤、浓缩得到玉米须浆液;b、将黑豆放入所述玉米须浆液中浸泡,之后捞出;c、将捞出的黑豆进行高温烘焙,制得烘焙黑豆;d、将所...
- 刘江秦雯婷吴海军蔡亚丽张静刘卫国杨峰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杨文钰
- 文献传递
- 一种播种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包括牵引横梁,牵引横梁设置有用以开沟的开沟器,牵引横梁的两端设置有与定位轮连接的连杆;牵引横梁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能够相对于牵引横梁伸缩的伸缩杆,以实现连杆与开沟器之间的间距可调;伸缩杆设置有能...
- 杨文钰丁国辉吴维雄崔亮王锐吴海军陈国鹏雍太文王小春
- 文献传递
- 日本大豆引种四川盆地的品质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将原产于日本的17个大豆种质资源引种至我国四川盆地栽培,并对其引种前后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探究引种大豆在四川盆地的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西南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品质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变异系数大,除苷元外均达到30%以上,而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也均大于10%。与引种前相比,各供试大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升高,而脂肪酸、可溶性多糖和异黄酮含量普遍降低。基于引种大豆11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7份种质资源划分为五大类,其中,Ⅰ类大豆为高脂肪酸品种,其生育期适中,亚油酸含量大于55‰,可作为高油脂杂交育种亲本材料加以利用;Ⅲ类大豆为高蛋白型品种,可作为豆制品开发原材料加以利用;Ⅴ类大豆为高异黄酮型品种,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原料来源加以利用。
- 吴海军杨才琼Nasir Iqbal邓俊才戴炜刘卫国杨峰舒凯杜俊波杨文钰刘江
- 关键词:引种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被引量:5
- 2018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建立黑豆异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测定方法。应用Waters Xselect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异黄酮;应用X-Terra MS C18色谱柱,以10%甲酸水溶液-甲醇/乙腈/水/甲酸(22.5/22.5/40/10,V/V)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花色苷;以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控模式(SIM)检测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标准品对照比较,实现黑豆12个异黄酮及8个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耗时少,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可用于黑豆种质资源的化学评价及质量控制。
- 杨才琼吴海军吴海军张启辉张潇文刘江
- 关键词:黑豆异黄酮花色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