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兆海

作品数:56 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专利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养分
  • 10篇堆肥
  • 7篇氮磷
  • 7篇畜禽粪
  • 7篇禽粪
  • 6篇养分利用
  • 6篇注射
  • 6篇ER模型
  • 5篇堆肥反应器
  • 5篇畜禽粪尿
  • 5篇施用
  • 5篇饲料
  • 5篇反应器
  • 5篇播种
  • 4篇堆肥过程
  • 4篇养分利用率
  • 4篇施肥
  • 4篇农业
  • 4篇微波
  • 4篇微波功率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遗...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市畜牧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56篇柏兆海
  • 56篇马林
  • 34篇王选
  • 7篇张西群
  • 6篇胡春胜
  • 5篇张福锁
  • 4篇江荣风
  • 4篇张楠楠
  • 3篇夏立江
  • 3篇马文奇
  • 3篇魏莎
  • 2篇李晓欣
  • 2篇郭勇庆
  • 2篇董文旭
  • 1篇李硕
  • 1篇谷保静
  • 1篇梁超
  • 1篇杜连凤
  • 1篇王仕琴
  • 1篇王洪媛

传媒

  • 9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乳业

年份

  • 11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黑水虻微波干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微波干燥方法,依据温度反馈自动调节微波功率的干燥模式与过程中搅拌相结合,使物料表面温度越接近设置温度时,微波功率可自动减小,避免使物料出现过热现象。此外,在物料中的水分降至一定程度时,开启搅拌模式,...
王选吴晓菲马林柏兆海袁增伟
北京“土壤-饲料-奶牛”系统氮磷流动及环境损失时空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分析大城市郊区"土壤-饲料-奶牛"养殖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是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农牧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等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选取北京市郊区28个规模化奶牛农场,调研包括饲料来源和投入、奶牛生产和粪尿管理以及产品输出情况。结合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和北京市统计数据,利用NUFER-animal模型对1980—2013年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农场"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奶牛个体尺度(仅包括泌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9%增加到21.2%,磷利用效率从13.8%增加到27.3%;群体尺度(包括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和干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5%增加到18.2%,磷利用效率从15.8%增加到24.9%;系统尺度(土壤-饲料-奶牛)氮利用效率从11.3%增加到15.8%,磷利用效率从13.3%增加到22.3%。北京市奶牛养殖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氮利用效率在1985年前减少;而1985年后逐渐增加。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磷利用效率均不断增加。系统尺度氮总损失从1980年的1 516 t增加到2013年的16 973 t;磷总损失从114 t增加到1 763 t。生产1 kg氮磷产品造成的氮和磷损失均表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北京市"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氮磷流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养分利用效率和总环境损失不断增加。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模式从传统向集约化转变和环保管理措施的完善。因此,调整奶牛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提高喂养技术和粪尿管理水平等是提高都市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魏莎柏兆海吴迪梅江荣风夏立江马林
关键词:养分利用效率氮损失
中国北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被引量:9
2021年
突破厚包气带农田根层氮磷淋溶与地下水污染复杂定量关系和阻控机理是国际研究难点。本文系统梳理了重点研发专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项目包括以下4方面研究内容:1)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根层氮磷淋溶时空规律;2)根层-深层包气带氮磷淋溶机制和主控因子;3)黑土、潮土和褐土氮磷淋溶阻控机制及其效果;4)典型农区氮磷淋溶风险与区域消减途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受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黑土区、潮土区和褐土区根层氮磷淋溶规律与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体现出空间不一致和较大差异性。黑土区虽然根层淋溶较小,然而受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水质对淋溶响应更强烈,应该进一步研究黑土区地下水水质对淋溶的响应机制。华北潮土区和褐土区厚包气带具有明显氮阻控能力,应该进一步加强厚包气带对氮磷淋溶减排机理与途径研究。2)基于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和12 m深观测井对包气带农田土壤氮盈余累积特征和淋失规律的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区的环境安全施氮量约为200kg(N)·hm-2·a-1,超过环境安全阈值的多投入氮肥中有51%淋失到1m根层以下,不合理灌溉、强降水、大孔隙和裂隙是造成土壤硝酸盐淋溶的主要因素,对包气带累积硝态氮的淋失作用可影响至6m以下土层。3)利用深层取样和生物学方法结合,对厚包气带0~10.5m原位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是微生物进行反硝化的主要场所,深层土壤中反硝化作用显著减弱,"碳饥饿"是限制底层土壤反硝化微生物丰度与活性的关键因素;室内培养试验证实添加碳源可有效激活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活性,为"根层截氮包气带脱氮"的淋溶阻控机理找到了突破口。4)利用黑土、潮土和褐土区氮磷�
马林王洪媛王洪媛胡克林梁超梁超杜连凤郭胜利柏兆海李晓欣李晓欣王仕琴
关键词:包气带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被引量:4
2016年
集约化农田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过量的化肥养分通过淋溶损失到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这种高强度的人为干预,形成了集约化农业特有的根层?深层包气带?地下水系统。我国农业主产区集约化程度和污染负荷居全球之首,对环境影响为全球典型。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80%监测点地下水为Ⅳ和Ⅴ类,与农田淋溶相关的"三氮"(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马林柏兆海胡春胜
关键词:淋溶损失防控机制农田集约化农业氮磷亚硝态氮
基于养分损失脆弱区的氮磷淋溶分区消减策略被引量:3
2021年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多聚焦于田块尺度,缺少对区域尺度氮磷损失风险和消减途径的探索。因此,本研究提出在区域尺度依据养分损失风险制定管理策略,以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减排措施潜力、全面提升面源污染区域阻控效力。本文利用水质监测数据、文献数据、地理要素空间数据和基于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模拟的养分损失结果,划定了我国养分损失脆弱区;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农业生态区划和养分损失脆弱区级别确定了各区养分管控程度,并结合各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取可行、高效的养分管理技术,形成了我国氮磷淋溶区域消减策略和技术列单;最后通过模型再次评估了分区氮磷消减策略的效果。结果表明:养分损失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覆盖了全国耕地面积的52%,广泛分布于主要农产品产区,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分区养分管理可以消减51%的潜在脆弱区面积,消减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东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氮淋溶强度超过22.6 kg·hm^−2的区域覆盖耕地面积3.1×10^7 hm^2,通过实施基于养分损失脆弱区的分区氮磷消减措施,氮淋溶超标区内耕地面积减少至1.9×107 hm^2,消减比例约为40%。上述养分损失脆弱性区划和区域氮磷消减草案可为农业绿色发展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金欣鹏柏兆海马林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区
一种果园肥水沟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肥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果园肥水沟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肥水供给单元,还包括肥水下渗单元及覆盖在肥水下渗单元上的盖板,肥水下渗单元借助肥水输送单元与肥水供给单元连通,盖板与肥水下渗单元形成密封空间,肥...
董文旭王选柏兆海马林胡春胜
文献传递
中国硝酸盐脆弱区划分与面源污染阻控被引量:12
2018年
近年来,我国由农业源引发的水体污染愈发严重,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让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阻控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欧美等国家通过划分硝酸盐和磷污染风险区,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关区域法案政策,实施重点区域面源污染阻控和水污染防治,获得了很好的面源污染消减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欧美等国家通过划分硝酸盐脆弱区制定区域养分管理法案法规,消减水体硝酸盐面源污染风险的经验;阐述了我国硝酸盐脆弱区初步划分的结果,提出了我国针对硝酸盐脆弱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区域阻控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态环境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马林卢洁赵浩柏兆海胡春胜
关键词:面源污染养分管理
智能堆肥反应器系统以及堆肥反应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堆肥反应器系统,包括反应器罐体、用于监测罐体内温度的温度监测部、真空泵、用于监测罐体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监测部、气体冷凝部、加热保温部和PLC控制部;反应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口且顶部设置有第二通气...
王选马林柏兆海
文献传递
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的意义与重点被引量:13
2018年
中国由于农牧分离和不合理的养分管理方式导致了农田硝酸盐淋失、水体富营养化、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中国"土壤-作物-畜牧业"生产系统(即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通过优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保持养分合理流动与循环,减少各个环节的养分环境排放,提高系统利用率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可为"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面源污染阻控"等国家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中国农牧系统养分投入、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等特征、国内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重点。目前中国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是过渡依赖化肥养分投入提高粮食和饲料产量,进而支持集约化畜牧业发展;而农牧分离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农牧系统养分流动效率低,环境排放高;都市圈及其周边是排放的热点区域。国际研究经验表明,农牧结合是可持续集约化农业的必然出路,农牧结合的核心是通过改善畜禽粪尿管理,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提高养分在农田循环的比例和数量。兼顾提高农牧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的"土壤-作物-畜牧业"系统养分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应包括:(1)典型农作系统"土壤-作物-畜牧"系统养分流动规律和环境效应的定量研究;(2)有机肥替代化肥机理与调控途径研究;(3)畜禽粪尿养分循环利用机理和减排技术研究;(4)高产高效"土壤-作物-畜牧"系统设计研究。
马林柏兆海王选曹玉博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农牧结合养分管理氨挥发淋溶
都市圈“土壤-饲料-动物”系统养分流动与环境效应——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郊农牧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动物性产品和高品质植物性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通过分析都市圈"土壤-饲料-动物"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促进农牧结合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通过对北京市生猪(92个)、奶牛(28个)、肉牛(11个)、蛋鸡(27个)、肉鸡(26个)和肉鸭(16)共计200个农场的生产管理、饲料来源和投入、粪尿管理、还田利用的调研,总结出北京市农牧生产不同规模体系的特征参数,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NUFER)、北京市历史统计数据和文献参数数据对北京市都市圈农牧系统的氮磷流动、养分利用率和环境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对1980年与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养分流动特征、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土壤-饲料-动物"体系氮磷流动特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体系中氮磷的投入和输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年,"土壤-饲料-动物"体系中进口主产物饲料氮磷投入是主要的养分来源,而1980年进口副产品饲料是主要的氮磷投入源。2013年氮磷损失为主要的输出项,而1980年氮磷还田为主要的输出项。这就说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牧系统的规模化,越来越多的外来养分在都市农牧系统中集中,从而带来了更大比例的环境损失输出。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氮素利用率NUEC+A为29.0%,与1980年相似。其中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中的作物生产体系氮素养分利用率NUEC为33.0%,低于1980年的39.5%,而2013年动物生产体系NUEA为20.6%,高于1980年的17.8%。环境损失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氮磷损失和损失途
魏莎魏莎柏兆海夏立江夏立江江荣风
关键词:养分利用率氮损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