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楠

作品数:22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地下水
  • 4篇水化学
  • 4篇污染
  • 3篇地质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2篇地表水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冻土
  • 2篇远程
  • 2篇远程操控
  • 2篇实时监测
  • 2篇实时监测系统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水汽
  • 2篇水汽凝结
  • 2篇水污染
  • 2篇水样
  • 2篇水源涵养
  • 2篇水资源

机构

  • 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西北大学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2篇杨明楠
  • 19篇朱亮
  • 19篇刘景涛
  • 12篇张玉玺
  • 11篇周冰
  • 9篇陈玺
  • 6篇李备
  • 4篇吕晓立
  • 2篇向小平
  • 2篇张媛静
  • 2篇孙继朝
  • 2篇康卫东
  • 2篇刘丹丹
  • 2篇刘春燕
  • 1篇刘菲
  • 1篇张永涛
  • 1篇王苏明
  • 1篇郑跃军
  • 1篇齐继祥
  • 1篇张若琳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便携式测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其包括外套管、位于所述套管内的内管、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顶部的角度读取装置;所述外套管呈倒T型并设有横向管及垂直于所述横向管的竖向管,所述横向管与竖向管连通,且横向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朱亮杨明楠刘景涛
文献传递
一种凝结水测量装置及实时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结水测量装置及实时监测系统,凝结水测量装置包括:下封式试筒和下通式试筒。每种试筒均设有外筒和内筒;内筒嵌套于外筒内部;外筒和内筒底部中心处均设有半径相同且同心的圆孔;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间隔预设距离;内筒...
李备刘景涛陈玺石万鹏张玉玺朱亮周冰解飞吕晓立杨明楠
文献传递
一种水位差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位差检测装置,包括置于地下水中的盒体、位于盒体底部的一对传感器、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至盒体和地表水中的第一水管;所述一个传感器设有朝向盒体内部的感应面,而另一个传感器设有朝向盒体外部的感应面;所述两个传...
朱亮刘景涛杨明楠
文献传递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北川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从地下水的资源属性角度出发客观评价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9年北川河流域水文地质水资源调查所获取的189组地下水化学数据分析流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和来源。依据地下水富水性分级对单个样品点的水质类型赋予不同的系数,构建基于地下水富水性分级的区域水质评价方法。[结果]北川河流域地下水化学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化。上游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区广泛分布HCO^(-)_(3)型淡水,向下游逐渐出现SO^(2-)_(4),Cl^(-)类型的微咸水、咸水以及指示人类活动影响的HCO_(3)·Cl-Na型淡水;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来源具有控制作用,局部区域因蒸发浓缩而富集;Al,Fe,Th等天然背景元素是造成流域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Pb,CCl_(4)、NO^(-)_(3)等典型污染组分在工业区和人口集中区地下水中超标更加明显,在人为污染及天然高背景双因素驱动下河谷区地下水质更加复杂;基于采样点数量统计的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超标率分别为57.0%,27.1%,而基于富水性分区的水质评价结果中,超标率分别降为29.4%和12.6%。[结论]北川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化学受自然背景因素控制,人为污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基于地下水富水性分级的区域水质评价方法能够突出优质地下水富水地带在区域地下水质评价中的比重,实现了水质评价结果与水量的结合,有效降低区域地下水质评价结果中超标率过高的问题。
朱亮刘景涛杨明楠杨明楠周冰刘春燕李备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富水性水质评价污染
一种水环境质量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环境质量的检测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内滑动套装有取样管,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有水样室,水样室内设置有检测模块,主体内安装有电动推杆,取样管末端与电动推杆的末端固定连接,主体内...
杨明楠朱亮刘景涛李备解飞张英刘春燕
植被恢复影响下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蒸散发量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的水循环影响问题,结合北川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和蒸散发遥感数据以及土壤蒸发野外观测数据,分析植被恢复影响下蒸散发这一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及成因,阐明高寒山区植被恢复对流域蒸散发量变化的潜在影响途径。结果表明:2000-2019年,随着北川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加,流域年蒸散发量减少了33.23 mm,其中,7、8月份植被主要生长季内蒸散发量减少最为明显,对年蒸散发量的降低具有决定作用;2019年6-9月期间,典型植被恢复区林下土壤蒸发量为207.38 mm,比林外土壤蒸发量减少了157.73 mm,林下土壤蒸发量减少是引起流域蒸散发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植被作用于地表风速、辐射强度等气象因子而引起的变化对减小流域潜在蒸散发强度具有促进作用。高寒山区蒸散发量随植被恢复而减少的变化趋势与黄土高原及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其寒冷的气候特征及以针叶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具有一定关系,体现了黄河上游生态涵养林建设的水源涵养功能。
杨明楠朱亮刘景涛刘景涛陈玺
关键词:蒸散发植被恢复水源涵养
植被恢复影响下河川基流的广义水资源效应变化研究——以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为例
2022年
针对当前水资源评价中基流量不能反映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有效水量的问题,从广义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引入经济学的乘数效应理论,探索创建了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资源效应评价模型,结合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1970~2020年的降水、径流数据,评价了植被恢复前后典型时期内河川基流量及其在水循环过程上的广义水资源效应变化。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恢复引起北川河流域水循环条件发生改变,基流产流能力增强,平均基流系数由1970~1980年的0.128增加至2010~2020年的0.147,更多降水参与长周期的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基流的水循环过程;单位基流量(10mm)在整个循环路径上的广义水资源效应由57.80mm增加至83.91mm,增加比例为45.17%,水循环变化引起降水-基流循环路径上的广义水资源效应显著提高。
杨明楠朱亮刘景涛张玉玺张玉玺周冰
关键词:广义水资源生态效应植被恢复水循环
一种地下水资源污染探测装置
一种地下水资源污染探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资源技术领域;检测箱内固定设有隔板、导流板和固定板;检测箱内壁与隔板和导流板形成的空间为检测腔;蓄电池固定在固定板的顶面;主控面板固定在检测箱的正面;水检仪器固定在密封板的...
杨明楠朱亮刘景涛张玉玺陈玺周冰吕晓立
一种凝结水测量装置及实时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结水测量装置及实时监测系统,凝结水测量装置包括:下封式试筒和下通式试筒。每种试筒均设有外筒和内筒;内筒嵌套于外筒内部;外筒和内筒底部中心处均设有半径相同且同心的圆孔;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间隔预设距离;...
李备刘景涛陈玺石万鹏张玉玺朱亮周冰解飞吕晓立杨明楠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赋存环境及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_(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_(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_(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吕晓立刘景涛韩占涛朱亮朱亮杨明楠
关键词:城镇化珠江三角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