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畅

作品数:6 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碳储量
  • 3篇不同林龄
  • 2篇杉木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喀斯特峰丛洼...
  • 2篇峰丛
  • 2篇峰丛洼地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循环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机构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韩畅
  • 5篇杜虎
  • 5篇彭晚霞
  • 5篇曾馥平
  • 4篇宋同清
  • 4篇陈莉
  • 3篇宋敏
  • 2篇王华
  • 1篇俞月凤
  • 1篇李莎莎
  • 1篇何铁光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生态效应动态变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其可持续性一直以来是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鉴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效益的滞后性和生态...
韩畅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应喀斯特峰丛洼地
文献传递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44
2016年
基于广西北部杉木主产区4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研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种林龄杉木植被与土壤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345.59 t·hm^(-2))>成熟林(331.14 t·hm^(-2))>近熟林(299.11 t·hm^(-2))>幼龄林(187.60 t·hm^(-2))>中龄林(182.81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34.80~134.55 t·hm^(-2),占总碳储量的18.6%~38.9%,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1.26~2.07 t·hm^(-2),占总碳储量的0.4%~1.1%;土壤层为149.24~206.02 t·hm^(-2),占总碳储量的61.9%~80.0%.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33.51~133.7 t·hm^(-2))最大,占92.8%~98.9%.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以树干(20.98~95.68 t·hm^(-2))最大,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2.6%~72.6%,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枝、叶碳储量分别占4.8%~11.0%和11.1%~14.2%,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在过熟林阶段有所上升;根的碳储量占11.3%~12.3%,波动较小,比较稳定.
兰斯安杜虎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韩畅陈莉苏樑
关键词:生物量碳储量杉木
木论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被引量:24
2016年
基于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西南坡一条垂直样带16个样方的调查资料,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木论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垂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16个样方中共记录植株5089个,分属48科90属120种。(2)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下坡位以小果厚壳桂(Cryptocarya austrokweichouensis)和灰岩棒柄花(Cleidion bracteosum)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中坡位以长管越南茜(Rubovietnamia aristata)和罗伞(Brassaiopsis glomerulata)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上坡位以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以及群落内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都发生了变化。(3)物种生活型方面,常绿树种所占的比例高于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仅出现在山顶。(4)沿海拔梯度物种丰富度及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均符合单峰格局,峰值出现在坡腰位置。(5)β多样性指数起伏较大,总体上β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
兰斯安宋敏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杜虎韩畅陈莉覃文更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木本植物
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被引量:35
2017年
为了解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地下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以广西杉木、马尾松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获取标准木根系生物量、灌草根系生物量和林分细根生物量,并测定其碳含量,分析其不同林龄阶段地下根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地下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在9.06—31.40Mg/hm^2和7.91—53.40Mg/hm^2之间,各林龄阶段根系总生物量总体上呈现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马尾松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各层次根系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细根;杉木、马尾松地下根系碳储量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杉木、马尾松林不同林龄阶段各层次根系和土壤细根总碳储量分别在7.56—21.97Mg/hm^2和8.86—29.95Mg/hm^2之间;地下根系碳储量总体上以乔木根系占优势,且随林龄的增大其比例呈增加的趋势。
韩畅宋敏杜虎曾馥平彭晚霞王华陈莉苏樑
关键词:碳储量根系杉木马尾松
广西不同林龄软阔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11
2017年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软阔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42个1000 m2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各林龄阶段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软阔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421.98 t·hm^(-2))>过熟林(405.23 t·hm^(-2))>近熟林(218.74 t·hm^(-2))>中龄林(172.94 t·hm^(-2))>幼龄林(164.20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除过熟林阶段植被层>土壤层外,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除成熟林阶段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其余阶段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32.03~222.43t·hm^(-2),占总碳储量的30.03%~55.28%,随林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凋落物层为1.51~3.58t·hm^(-2),占总碳储量的0.69%~1.56%,随林龄的增长呈"M"型变化趋势。土壤层为117.33~294.54 t·hm^(-2),占总碳储量的44.06%~75.69%,随林龄的增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27.53~220.50 t·hm^(-2)),占植被层碳储量的16.77%~54.4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以树干为最大,为16.99~167.91 t·hm^(-2),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1.70%~76.15%,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根、叶所占比例分别为9.07%~18.60%、1.59%~6.62%,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少;枝的碳储量占3.08%~13.41%,随林龄的增长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在过熟林阶段有小幅度的下降。
陈莉宋敏宋同清王华曾馥平彭晚霞杜虎韩畅苏樑
关键词:土壤碳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类型森林养分循环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以中国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域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不同类型森林的6个代表性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乔木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枝>根>干,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仅次于乔木叶片;各组分中营养元素以K、Ca最高,P、Mg最低;(2)3种类型森林间乔木层的养分积累量总规律表现为原生林(4540.30 kg/hm^2)>次生林(2107.09 kg/hm^2)>人工林(719.51 kg/hm^2),分别占林分养分积累量的88.30%、79.57%和62.60%;(3)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相差不大,均主要集中在土壤层在各层分配格局有所差异;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年归还量均为次生林>原生林>人工林,年吸收量分别为:418.80、271.17和148.79 kg 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82.98、111.43和43.37 kg hm_(-2)a^(-1);(4)不同类型森林养分利用系数总规律为人工林(0.35)>次生林(0.20)>原生林(0.10);循环系数则相反,为原生林(0.48)>次生林(0.46)>人工林(0.30);而周转时间为原生林(37.32)>人工林(18.63)>次生林(13.93)。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层薄,养分贮存能力差,森林养分循环能力相对较弱,沿着强、中、弱干扰递减梯度,3种类型森林养分利用效率和循环能力呈增长趋势。
俞月凤何铁光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杜虎韩畅李莎莎
关键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喀斯特峰丛洼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