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常红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油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工程
  • 1篇油藏工程方法
  • 1篇油汽比
  • 1篇剩余油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方法
  • 1篇水采
  • 1篇塔河油田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排水采气
  • 1篇泡沫排水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陈常红
  • 3篇鞠斌山
  • 2篇吴聃
  • 2篇胡佳乐
  • 2篇康志宏
  • 2篇袁璐璐
  • 1篇杨耀东
  • 1篇刘楠楠
  • 1篇李晨
  • 1篇王建俊

传媒

  • 2篇煤炭技术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稠油FAST-SAGD技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稠油热采数值模拟手段,以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为基础,对比FAST-SAGD与传统双水平井SAGD的开发效果,并分析影响FAST-SAGD的关键因素,以提高SAGD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AST-SAGD蒸汽腔横向发育速度比传统SAGD明显加快,采收率提高2.5%,累计油汽比增加0.039 m3/m3,生产时间缩短46.6%。以采收率与热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FAST-SAGD影响因素的最优值:添加井与SAGD井组的生产井之间垂向距离为6m,启动时间为12个月,吞吐周期数为2,注汽压力为10 MPa,注汽速度为800 m3/d,SAGD井组注气井注汽速度为200 m3/d。研究成果对FAST-SAGD的矿场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王建俊鞠斌山陈常红侯国儒
关键词:辽河油田
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海相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作用和构造过程形成的次生孔隙、洞穴和裂缝。通过比较塔北和塔中地区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按储层成因将孔-洞-缝油藏划分为洞穴型储层、构造裂缝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台缘礁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等类型。结合勘探实践,分析次生孔-洞-缝储集层成因,进行不同地区储集层成因对比,并建立了岩溶储层预测模式。
胡佳乐康志宏袁璐璐陈常红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岩溶作用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岩溶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塔河油田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以溶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为提高油藏勘探开发效果,在大量岩芯、测井以及地震的基础上,结合井间连通性、生产动态资料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地质构造演化不仅控制了岩溶分布,且决定了岩溶发育的环境;裂缝是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了通道,而非构造裂缝则加速了岩溶作用;水动力条件则控制了塔河油田地表以及地下岩溶发育的格局。
胡佳乐康志宏袁璐璐陈常红杨耀东
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
新型抗温LN-1泡排棒的研制及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高温油藏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气井积液"无法解决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实用性抗温泡排棒。以泡沫体积和泡沫半衰期为指标,筛选市场10种常用起泡剂和2种稳泡剂,得到起泡性能优质的CKD(粉末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以及稳泡效果较好的W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同时向0.3%CKD中添加0.2%WS,能够明显提升泡沫半衰期。向复配试剂中添加2%黏土,抗温可达到320℃。在高压作用下按照26%尿素+13%氯化钠+1%聚乙二醇+0.30%CKD+0.20%WS+2%黏土比例压缩成棒体结构即LN-1泡排棒。现场应用表明,日产气由试验前的0.3×104 m3/d,上升到4.2×104 m3/d左右,携液率由试验前的6.7%上升到52%,达到预期效果。
刘楠楠鞠斌山陈常红吴聃
关键词:气井积液泡沫排水采气表活剂
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
从目前的石油开发情况来看,利用不同驱油技术进行油气开发是国内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不同驱替剂对原油的驱替效率直接决定原油采收率的高低,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驱油效率一直是油气开发研究的重心。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很多,储层宏观和...
陈常红
关键词:隔夹层驱油效率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
文献传递
基于微观驱替实验的剩余油表征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弄清楚水驱油藏微观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机理及剩余油挖潜的方向,采用毛细管模型研究了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利用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室内水驱实验,研究了微观水驱渗流机理。结果表明,在驱替初期,原油沿着微观模型主对角线流动,当形成有利渗流通道时,驱替液将通过有利孔道流向出口端导致驱替效率降低。根据微观水驱剩余油特征建立了剩余油微观判识定量分类标准,将剩余油分为滴状、柱状、油膜型、分枝状和连片型五种类型。定量分析了水驱结束后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比例,分枝状剩余油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几种剩余油的比例,这为进一步进行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指导。
吴聃鞠斌山陈常红李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