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锐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淋巴
  • 3篇急性
  • 2篇血清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诱导
  • 2篇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免疫
  • 2篇化疗
  • 2篇急性白血
  • 2篇急性白血病
  • 2篇DC-CIK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机构

  • 9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苏毅
  • 9篇邓锐
  • 7篇范方毅
  • 6篇何光翠
  • 4篇缪晓娟
  • 3篇易海
  • 2篇邱玲
  • 2篇刘芳
  • 2篇李业成
  • 1篇孙浩平
  • 1篇王译
  • 1篇付利
  • 1篇李晓明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iR-181a-5p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究miR-181a-5p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T lymphocytic leukemia, TLL)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iR-181a-5p mimic、p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 BCL-2)不同组合方式转染Jurkat细胞,并将细胞分为Jurkat组、mimic-scramble组、miR-181a mimic组、pc-BCL-2组和mimic+pc-BCL-2组。RT-PCR检测miR-181a-5p的表达及pc-BC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CCK8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mimic-scramble组比较,miR-181a mimic组miR-181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 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Jurkat组比较,miR-181a mimic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c-BCL-2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R-181a mimic组比较,mimic+pc-BCL-2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81a-5p通过靶向抑制BCL-2表达以抑制TLL细胞系Jurkat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邱玲范方毅邓锐何光翠刘一岚缪晓娟苏毅
关键词:细胞增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25羟维生素D在ALL患儿血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25-羟维生素D[25-(OH)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ELISA法检测65例ALL患儿(初诊37例,完全缓解17例,难治复发11例)和35例健康儿童血清中NSE和25-(OH)D表达水平。分析ALL初诊患儿血清中NSE和25-(OH)D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动态观察37例初诊ALL患儿血清中NSE和25-(OH)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相比,ALL初诊组和复发难治组患儿血清中NSE水平显著升高,25-(OH)D显著降低(P<0.01)。ALL初诊患儿血清中NSE和25-(OH)D的表达水平与其年龄、性别、FAB分型、肝肿大及淋巴结肿大无相关性(P>0.05),在外周血WBC和危险度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37例ALL患儿发现完全缓解后其血清中NSE水平显著下降,25-(OH)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ALL患儿血清中NSE和25-(OH)D水平测定对AL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刘一岚苏毅易海刘芳邓锐张姗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5-羟维生素D
GD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DICE)方案化疗,观察组予以GDP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脱发、外周神经炎和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年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无事件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nn Arbor分期、年龄、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和化疗方案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P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延长远期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李业成何光翠刘芳吕素娟成晓敏张珊邓锐苏毅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预后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IL-17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6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ALL组与AML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F-β、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血清IFN-γ与IL-6水平高于AML组(P<0.05)。ALL组和AML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TGF-β、IL-6和IL-17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ALL组和AML组中,IFN-γ与TGF-β、IL-6和IL-17呈负相关(P<0.05),TGF-β与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与评价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何光翠邓锐刘一岚苏毅范方毅
关键词:白血病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6白介素-17
EB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治疗改善EB病毒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治疗对EBV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效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学实验成功诱导并扩增出大量的EBV特异性CTL;建立人EBV相关NHL的Balb/c裸雌鼠动物模型,设单纯免疫(EBV-CTL)治疗组、单纯化疗(CHOP)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疫(EBV-CTL+CHOP)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5只/组,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治疗结束后剥离肿瘤组织检测瘤内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结果体外杀伤实验显示伴随效靶比的增加,EBV-CTL杀伤能力逐渐增大:效靶比例分别在2.5∶1、5.0∶1与、10∶1及20∶1时,杀伤效率(%)分别为9.41±1.23、19.45±3.54、50.34±6.77和55.26±7.21(P<0.01);动物实验显示自免疫治疗d3起,与对照组相比,3组实验组抑制淋巴瘤生长率(%)分别为28.57、57.9、76.7(P<0.01)。进一步检测肿瘤相关免疫微环境实验发现,治疗后肿瘤内浸润性CTL及巨噬细胞(TIM)平均比率(%),EBV-CTL+CHOP组、EBV-CTL组、CHOP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3.65±1.48、4.33%±1.04%,10.24±1.2%、3.82±0.54,6.83±0.16、0.95±0.07,6.32±0.18、1.96±0.24(P<0.05)。结论 EBV特异性CTL可能通过激活TIM增殖而间接促进肿瘤免疫应答。EBV-CTL免疫治疗能有效改善EBV相关NHL化疗疗效,或对EBV相关NHL的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邓锐易海范方毅付利孙浩平李业成赖思晗刘一岚王译帅燕蓉何光翠缪晓娟苏毅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化疗裸鼠
CD34+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CD3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48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淋巴瘤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D34+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观察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3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预后效果尚可。
范方毅邓锐苏毅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缪晓娟邓锐范方毅何光翠苏毅
关键词:败血症
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合并重症感染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短程甲氨蝶呤(MTX)、环孢素(CSA)、骁悉(MMF)联合方案。移植物:动员后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12d和9d,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8d和12d。随访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30个月。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但目前病例数较少,还需临床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何光翠范方毅苏毅曾彦易海邓锐缪晓娟邱玲
关键词:重症感染
体外培养DC-CI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DC-CIK)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效应机制,为研究白血病的免疫疗法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方法收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人单个核细胞(PBMNC),经过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和CIK的细胞表面抗原,共培养成DC-CIK细胞。MTT法绘制DC-CIK细胞生长曲线。K562/A02,THP-1及HL-60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DC、CIK、DC-CI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杀伤效应。用ELISA分别检测DC、CIK、DC-CIK细胞上清中,IL-12、IL-17、INF-α及IFN-γ的表达量,并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分别分析K562/A02及与DCCIK共培养后K562/A02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差异。结果从外周血中可以分离获得较纯的DC及CIK细胞,通过共培养获得DC-CIK细胞。K562/A02,THP-1及HL-60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DC、CIK、DC-CI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活性逐渐上升,且DC-CIK组的杀伤活性在同效靶比组中最强(P<0.01)。当K562/A02与DC-CIK细胞共培养后,其MDR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体外培养DCCIK细胞可以显著提高抗K562/A02细胞活性,主要作用机理包括显著增强IL-17等免疫因子的表达以及降低MDR1的表达。
刘一岚李晓明苏毅范方毅邓锐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白血病免疫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