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艳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导管
  • 5篇静脉
  • 5篇PICC
  • 4篇中心静脉
  • 4篇外周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外周静脉
  • 3篇外周静脉置入
  • 3篇经外周静脉
  • 3篇经外周静脉置...
  • 3篇静脉导管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穿刺

机构

  • 7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7篇胡小艳
  • 4篇朱玉欣
  • 3篇张欣
  • 3篇尹欣欣
  • 3篇赵熙
  • 2篇杨月婷
  • 2篇张永莉
  • 1篇李娜
  • 1篇王红磊
  • 1篇高静芳
  • 1篇张海曼
  • 1篇聂磊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化流程对护理质量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标准化流程对护理质量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20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4例)。对照组采用肿瘤科常规导管维护方法,实验组严格按照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实施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导管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堵管、导管脱出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置管所需时间[(16.97±6.53)vs(27.86±4.5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5),PICC留置时间[(115.24±43.59)vs(101.85±20.2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2.88%)低于对照组(11.00%)(χ~2=5.00,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9.00%)(χ~2=5.00,P〈0.05),堵管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13.00%)(χ~2=5.60,P〈0.05);两组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以规范护士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对保障患者的静脉治疗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段盈芳胡小艳张永莉
关键词:PICC导管维护护理质量
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睡眠碍障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改善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根据肺癌患者辨证分型给予穴位按摩和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和体动记录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睡眠情况的比较,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情况(Z=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动记录仪监测结果:总睡眠时间(t=3.67,P<0.05)、入睡后觉醒时间(t=5.24,P<0.05)、睡眠效率(t=3.44,P<0.05)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潜伏期(t=1.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减少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
李娜郄春菊胡小艳段盈芳张海漫赵熙张永莉
关键词:肺癌睡眠障碍穴位贴敷穴位按摩
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留置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使用10ml0.9%氯化钠溶液封管),B组(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和C组(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每组60例。记录3组患者PICC堵管率和血栓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再通后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6.67%、5%、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3组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6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P>0.05),治疗前及再通后,3组患者血清中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0.05)。结论应用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封管,对导管堵塞和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无明显差别,对凝血功能也无明显不良影响,暂支持INS指南上规定的PICC封管液的肝素浓度范围:0~10U/ml。
尹欣欣胡小艳朱玉欣王红磊张欣张汝攒高静芳
关键词:PICC肝素封管导管堵塞
静脉腔内心电图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1
2016年
目前临床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 主要有体表测量法、X线尖端定位法、B超引导辅助定位和静脉腔内心电图定位.前3种方法 分别存在局限性:个体生理结构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体表测量结果 的准确性;不同观察者采用影像学定位可能存在视觉和主观判断上的差异,且患者易受到X线辐射;B超引导辅助定位不能显示导管的全程,对一些在中心静脉内打折或导管尖端过深的病例无法进行判断.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置管过程中心电图上P波的特征性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在置管过程中及时定位,减少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而引发的风险,避免术后行X线带来的辐射和术后再次调管,降低检查费用.本文综述了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 、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的原理、优点、腔内心电图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和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 等方面.
胡小艳段盈芳赵熙聂磊张海曼
关键词:PICC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患者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贵要静脉、肱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管,送管体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因其操作安全,留置时间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穿刺和导管组合导入鞘置入过程中患者会感受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以人为本整体护理观念的深入,
杨月婷朱玉欣张欣高阿芳胡小艳
关键词:疼痛评估静脉穿刺置管静脉导管穿刺血管
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技术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P波波形指导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ICC穿刺记录,均为根据身高、上腔静脉的长度、皮下静脉深度调整测量长度后置入导管,观察导管到达预定位置后心电图P波变化,再行胸部X线定位再次确认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并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判断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定位的准确性。结果108例患者中,出现特异性P波共100例,引出率为93.5%,形态有单峰和双峰P(均为正向),双峰占39%。5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以下,84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80%,P波振幅大于R波的80%甚至波峰超过R波的共11例,1例P波起始段出现倒置的小Q波,8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P波,X线片证实1例患者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异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5例位于正确位置。灵敏度95.2%,特异度75%。结论利用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技术可及时、准确判断前端开口Power PICC尖端位置,大部分P波振幅为QRS波的50%~80%,对于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需要在置管前进行裁剪,体外导管总体形态为倒锥形,导管留置体外易出现脱管,建议在特异性P波起始段不出现倒置“Q”波的情况下,将导管送入到0刻度。
段盈芳胡小艳朱玉欣赵熙尹欣欣
关键词:心电图体外测量肺癌
超声引导下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疼痛程度和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3.8%、78.5%)、置管时间[(29.25±5.42)、(55.56±8.14)min]、疼痛评分[(3.02±1.01)、(5.32±1.48)分]、患者满意率(89.2%、5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脱管(1.54%)、静脉炎(1.54%)、堵管(4.61%)、单纯肿胀(9.2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8.46%、10.77%、12.31%、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比较,采用MST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显示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且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月婷朱玉欣张欣高阿芳胡小艳尹欣欣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引导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