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
- 作品数:115 被引量:88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网购成瘾:商品幻象与循环型自恋被引量:9
- 2020年
- 网购成瘾是网络时代的流行性物欲症。网购成瘾者对商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们希图通过网购抵御内心的孤独和焦虑,并在重复的治疗性消费中陷入"越网购、越空虚"的困境。他们通过迷信商品来强化自恋,并重复性进入网购闭环系统而形成循环型自恋模式。对于网购成瘾者而言,要正确地认识网购的本质,保持客观、理性的消费观,制订合理的个人财务计划,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正视工作、学习和社交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走出循环型自恋的迷局,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 蒋建国
- 关键词:社会病
- 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被引量:4
- 2019年
-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进入学者研究视野。相较国外,我国的阅读研究相对滞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阅读通史》主编王余光先生曾谈到,阅读史在西方可称"显学",研究者众多,成果斐然,但西方阅读史研究对中国关注非常少,即使提到,也不免浮光掠影。鉴于此,本刊沙龙栏目从"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角度,特邀请卞冬磊先生、蒋建国先生、郝雨先生、王鹏飞先生、朱至刚先生五位学者参加笔谈(学者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深入讨论阅读史的兴起、阅读史在中国的发展、阅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等议题,一方面期待促进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希望为当下创造一个美好的阅读提供历史的智识。
- 本刊记者蒋建国郝雨王鹏飞卞冬磊朱至刚
- 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近代中国社会跨学科理论读者反应理论
- 消费时代劳模文化价值认同重构被引量:1
- 2022年
- 劳模文化是在劳模群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时代的生活模式、个体主义、个体价值取向、社会性格以及“幸福生活”是劳模文化价值认同危机的“病因”。消费逻辑和资本逻辑解构了个体对身份、价值取向和生活本真的认同。重构常识认同,借助于劳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关系,使之成为个体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认知的基本概念;调适认同定位,使劳动者认同“平凡且伟大的奋斗者”的身份定位,培育劳动者的务实精神与爱国情怀;建构认同取向,使劳动者挣脱消费逻辑的影响,敦促劳动者以“美好生活”为旨归。唯有如此,才能填补个体与劳模文化之间的裂痕。
- 蒋建国朱慧
- 关键词:劳模文化消费逻辑
- 《时务报》的发行与“阅读共同体”的建构被引量:4
- 2019年
- 《时务报》作为维新报刊的灵魂,得到了地方大员和民间力量的多方支持,其发行系统深入到边远地区,成为广受读者欢迎的全国性大报。通过"官费订报"活动,《时务报》深入到官府、书院与学堂,提升了制度化阅读的水平。通过报人与文人的社交网络,《时务报》在读书人中间产生了共振,他们的阅读趣味由"古典"走向"现代",读者对《时务报》的阅读体验,内化成一种日常的仪式,在"过渡社会"中形成"变法图强"的共识,这种共同的追求,使《时务报》与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
- 蒋建国
- 关键词:《时务报》互动
- 网络媒体的价值冲突与文化反思被引量:9
- 2016年
-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也促使网络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形态。但是,互联网本身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的信息载体,从其性质和特征看,往往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时间与空间的裂变、技术与伦理的冲突,面对网络社会的价值迷思,我们应该以理性、科学、文明的态度进行全方位思考,正确判断网络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 蒋建国
- 关键词:网络
-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演变与反思被引量:20
- 2005年
-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运用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经历了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形成了炫耀性消费、符号消费等诸多理论,对其进行全面评述,并加以批判性运用,是当前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
- 蒋建国
- 广州城里的洋货和洋货消费被引量:1
- 2004年
- 1701年11月25日,法国传教士汤尚贤(de Tartre)在广州街头的感想是:"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世界,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民族的人,……人们认为广州比巴黎还要幅员辽阔。"
- 蒋建国
- 关键词:清代西方文化
- 论尹世杰教授的消费文化恩想——兼评《消费文化学》
- 本文评价了尹世杰教授的《消费文化学》一书对我国消费经济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分析了尹世杰教授的消费文化学研究的作用。
- 龙绍双蒋建国
- 关键词:消费文化学学术思想社会评价
- 文献传递
- 网络社交媒体的角色展演、交往报酬与社会规范被引量:32
- 2015年
- 从拟剧的角度看,网络社交媒体是剧场,用户是演员。用户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表演,是其自我呈现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从博客、微博到微信的发展进程看,网民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对身体、语言、文本、情节的把握日益娴熟,网络舞台与社会舞台、人生舞台的关系日益紧密。用户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具有寻求情感能量、获取社交报酬、强化群体归属、取得社会声望等方面的目的。但是,网络社交过程中出现的表演失范,表演出位,表演崩溃等问题,也违背了表演的基本规则,容易引发社交危机和系统风险。因此,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网民要严格遵守网络社交规范,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道德观、交往观,坚守网络交往的底线,防止网络表演的越位和错位。同时,要加强政府、社会与网民的协同治理,探索网络社交媒体管理的新机制,推动网络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
- 蒋建国
- 关键词:网络社交角色
- 网络“种草”:社交营销、消费诱导与审美疲劳被引量:27
- 2019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网络"种草"逐渐沦为一种利用社交关系,诱导网民进行消费的商业营销手段。在商品符号和购买欲望的影响下,网民沉浸在网络"种草"所描绘的幻象中,消费也变得更加冲动、盲目。由此衍生的"种草"心理不仅容易损害个体的审美情趣,造成审美疲劳,同时网络"种草"催生的产业链进行的虚假营销,也会腐蚀网络社交的信任基础。
- 蒋建国陈小雨
- 关键词:社交营销消费心理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