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佳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失眠
  • 3篇古文献
  • 2篇多孔
  • 2篇多孔材料
  • 2篇穴位
  • 2篇数据挖掘
  • 2篇力学性能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孔材料
  • 2篇负泊松比
  • 2篇干眼
  • 2篇力学性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穴位效应
  • 1篇穴位注射

机构

  • 1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3篇林佳
  • 1篇廖军
  • 1篇梁晖
  • 1篇吴雁
  • 1篇王晅
  • 1篇林燕玉
  • 1篇黄义德
  • 1篇柯晓
  • 1篇叶建华
  • 1篇郑峰
  • 1篇景向红
  • 1篇黄铭涵
  • 1篇阮甦
  • 1篇王文荣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中医古文献数据挖掘的失眠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中医古文献病案信息挖掘分析古代治疗不寐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期对失眠的临床诊治提供用药参考。方法筛选整理《中华医典》中确诊为不寐病即失眠的条目,选取277首方药,涵盖135味中药,使用频次共1983次。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规范所选药物名称,采用频数分析法得到其主要药物。基于选出的主要药物,进一步对其功效、归经、药对的数量和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分别为:人参、酸枣仁、甘草、茯苓、麦冬、黄芪、当归、黄芩、茯神、五味子。排名前八位的功效为:补益、安神、化痰、清热、活血、解表、收涩、温里。药物五脏归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心、肝、肺、肾、脾。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由高到低排序为:人参-甘草、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当归、人参-茯苓。结论从核心药物的数量及药物的功效来分析,失眠的中医药治疗以补益安神为主。从药物的五脏归经来分析,失眠与心肝的关系较为密切。从药对使用率来看,补益安神类的药对居首。
林佳
关键词:失眠古文献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中西医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现状
2023年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会以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能够根本治愈干眼的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标。近年来,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在干眼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西医主要以人工泪液、抗生素、手术等方法治疗,中医则采用针刺、艾灸、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本综述将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综合评述干眼的治疗方案,并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林佳
关键词:干眼中西医疗法
基于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失眠古文献症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运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失眠"症状"与"方药"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实现对中医医案中失眠诊治经验知识的挖掘与固化。方法参照国家标准《中医证候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中华医典》中379条包含失眠症状和方药的条文进行规范化整理;选取其中320条作为训练样本,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失眠症药模型的构建,利用模糊减法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确定隐含层个数与聚类中心,运用最小二乘法训练网络连接权值。结果利用另外59条条文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模型的验证,模型预测正确50条,正确率84.7%。模型预测正确率较高,能较好的建立症状与方药之间的内在关系。结论利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能实现失眠中医"症状"与"方药"之间的智能化映射,可为失眠中医诊治知识的研究提供服务。
林佳梁晖阮甦
关键词:神经网络失眠古文献
电针刺激启动穴位效应促进骨骼肌修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启动穴位效应激活肌卫星细胞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45只SPF级2月龄SD大鼠随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电针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电针组在右侧“承山”“阳陵泉”注射20μL色甘酸钠,1次/d,干预7 d。电针组及色甘酸钠电针组大鼠于右侧“承山”“阳陵泉”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2 Hz/100 Hz),每次30 min,1次/d,干预7 d。采用动物步态分析仪记录大鼠步态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腓肠肌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承山”局部皮肤肌肉肥大细胞聚集及脱颗粒状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侧腓肠肌的肌卫星细胞配对盒基因7(Pax7)、成肌分化因子(MyoD),以及穴区皮肤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5-HT)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右侧腓肠肌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CD206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色甘酸钠组右后肢摆动时间增加,步幅减小,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肿大、变性坏死,“承山”局部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68、CD206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色甘酸钠电针组右后肢摆动时间减少,步幅增大,HE染色见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肌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整齐;电针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206表达增加(P<0.05),CD68表达减少(P<0.05);与色甘酸钠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206表达增加(P<0.05),CD68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针“承山”“阳陵泉”可刺激穴位局部,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调控巨噬细胞表达,进而激活肌卫星细胞发挥修复骨骼�
黄于婷廖军饶天予刘科志林佳林煜也曾楚凡张国俊张夏童秀冰张靖宇阚宇方燕平景向红王晅
关键词:电针穴位效应巨噬细胞肌卫星细胞
负泊松比内凹多孔骨微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人体骨结构的弹性模量与金属材料相差悬殊、调控困难等问题,以减低或消除广跨度下的“应力屏蔽”效应为目标,引入具有非常规变形机制的负泊松比超材料,开展广跨度低弹性模量的多孔微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选用负泊松比内凹单元,设计不同控制参数和孔隙率的三维胞元多孔微结构;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技术制备实验样件,通过压缩试验揭示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与结构参数间的影响规律,评测负泊松比微结构与人骨的匹配度。试验结果表明:内凹六边形多孔结构的可制造性较好,成型质量与内凹角、孔隙率具有相关性;六边形内凹负泊松比结构的力学性能高度依赖于胞元的几何结构和孔隙率。相较于正泊松比,负泊松比内凹结构在相同的孔隙率下具有更低的弹性模量和相近的屈服强度,能对高弹性模量的316L不锈钢骨材料进行0.47 GPa~1.75 GPa的广跨度调控。可见,负泊松比内凹微结构在人体骨结构的应用上具备潜在优势。
叶建华李东煜林佳曾寿金韦铁平许明三
关键词:骨结构多孔材料力学性能
浅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佳
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背俞穴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效应,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60例辨证为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均来自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门诊。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
林佳
关键词:背俞穴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冲任失调型痤疮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古文献数据挖掘的失眠证型和方药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通过中医古文献挖掘分析古代治疗失眠的证型和方药规律,以期对失眠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整理《中华医典》中确诊为不寐病即失眠的条目,最终获得条文436条,方药127首。参照国家标准《中医临床症候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证型进行规范化统一。结果:排名前三位的证型为心脾两虚、痰火扰神、肝郁气滞。失眠病位频数前三位为心、肝、脾。病理因素有气、火、痰、瘀。体质因素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排名前三位的方药为酸枣仁汤、温胆汤和归脾汤。方药主要以补益剂、安神剂和清热剂为主。结论:失眠的病位与心、肝关系较密切,虚、实并重。失眠的治疗方药主要以补益剂、安神剂和清热剂为主。
林佳
关键词:失眠古文献证型方药数据挖掘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佳洪婕柯晓王文荣黄铭涵林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56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28名和对照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ini-CEX培训及考核,比较2组毕业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学生认为Mini-CEX能提高其临床接诊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结论 Mini-CEX对深化中医临床教学改革,完善中医临床考核评估系统,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水平,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燕玉郑峰吴雁林佳
关键词:中医临床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