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鹤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愈合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细胞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3篇骨细胞
  • 3篇骨折愈合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衍生
  • 2篇血小板衍生生...
  • 2篇衍生生长因子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胫骨
  • 2篇细胞
  • 2篇碱性成纤维
  • 2篇姜黄素
  • 2篇NRF2
  • 2篇大鼠胫骨
  • 1篇丁糖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9篇袁鹤
  • 8篇马维
  • 5篇王斌
  • 5篇张华
  • 4篇宋永周
  • 3篇李明
  • 3篇范志勇
  • 3篇王斌
  • 2篇关健
  • 2篇史正亮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清洁级成熟雄性SD大鼠4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GF组、BFGF组、NGF+BFGF组、对照组4组,各12只;每组大鼠按观察时间点不同随机分为术后2周及术后4周2个亚组,每亚组6只。48只大鼠均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并行1 mm克氏针髓内内固定。术后第3天于骨折断端周围局部经皮注射给药:NGF组注射NGF 0.8μg+0.3 mL生理盐水,BFGF组注射BFGF 1.2μg+0.3 mL生理盐水,NGF+BFGF组注射NGF 0.8μg+BFGF 1.2μg+0.3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术后2周、4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采集各组大鼠股动脉血液标本后,采用颈椎离断法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左胫骨骨痂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将骨痂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点;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计算切片中骨组织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骨小梁宽度(TW)、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V);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结果(1)术后2周、4周X线摄片: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骨折愈合均较对照组快,以NGF+BFGF组愈合最快。(2)ELISA检测:对照组、NGF组、BFGF组、NGF+BFGF组术后2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110.02±1.92)、(140.87±2.22)、(136.12±1.23)、(187.44±0.90)ng/mL,术后4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91.23±1.47)、(106.62±1.64)、(104.83±1.05)、(130.59±1.18)ng/mL;各观察时点4组间比较,NGF+BFGF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织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在骨痂的生长、骨小梁形成均较对照组明显,且NGF+BFGF组优于其他组。骨小梁形�
袁鹤童九辉王斌马维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痂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局部注射
镁离子对大鼠雪旺细胞增殖及NGF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镁离子对体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3~5 d SD大鼠,分离双侧坐骨神经行SCs体外培养,用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取对数生长期SCs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Mg Cl2(0、0.5、1、2 mmol/L)和10%FBS的DMEM培养基。分别于第2、4、6、8天,MTT法检测SCs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NGF水平。结果经双30 min差速贴壁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SCs,接种24 h后即可贴壁生长。在培养的第72 h细胞胞体出现并肩平行排列的趋势,第7天可见细胞聚合。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数,培养6 d后的SCs,其纯度达到91%。各组SCs增殖活力均呈上升趋势(A组上升幅度最大,C组上升幅度最小),各组分泌的NGF水平至第6天达峰值后均下降(A组上升幅度最大,C组上升幅度最小),4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Mg Cl2对体外培养大鼠SCs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
李明宋永周王斌童九辉袁鹤马维
关键词:雪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
bFGF及PDGF联合应用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局部联合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作用。方法清洁级成熟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建模。各组分别在不同时相按不同方案给药。术后2周及4周随机抽选6只大鼠取血并处死,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留取标本、组织学观察。测定血清中ALP、VEGF、BMP-2及IGF-1的含量。结果(1)各时间点,治疗组在骨痂大小、硬度、影像学评分及骨小梁成骨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且联合应用最优(P<0.05)。(2)通过ALP、VEGF、BMP-2及IGF-1的检测,联合组均高于其他三组。结论大鼠胫骨骨折部位局部应用bFGF或PDGF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此过程中两因子对VEGF、BMP-2及IGF-1同向促进作用或许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童九辉王斌袁鹤张华宋永周马维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折愈合
老年股骨颈骨折左心衰竭半髋与全髋置换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左心哀竭患者行半髋置换(hemiarthroplasty,HA)与全髋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019年有移位股骨颈骨折合并左心衰竭的4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和心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行HA,15例行THA。比较两组临床、心功能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H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色素下降值以及住院用时均显著优于TH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THA组的Hairis评分显著优于HA组(P<0.05)。心功能方面,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HA组的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THA组(P<0.05)。术后影像显示,两组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骨溶解、感染、下沉等表现。[结论]心衰且射血分数异常患者可考虑选择半髋置换,其安全性及效果肯定。心衰但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可考虑选择全髓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疗效。
袁鹤张华范志勇王斌童九辉马维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左心衰竭全髋置换射血分数
姜黄素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细胞和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并以姜黄素干预,检测培养液一氧化氮(NO)、丙二醛产生量(MDA),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rf2的核转位情况,分析姜黄素对炎症损伤细胞的干预作用。结果:对关节炎软骨细胞,经姜黄素干预后,SOD、MDA、NOS、NO均有显著性变化。与正常软骨细胞组比较,关节炎软骨细胞组Nrf2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细胞核内Nrf2活性增强;经姜黄素干预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关节炎软骨细胞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姜黄素能部分纠正氧化应激,对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Nrf2核转位从而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宋永周关健李明马维袁鹤王斌童九辉
关键词:姜黄素软骨细胞氧化应激NRF2
IGF-1基因修饰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修饰对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方法收集大鼠收集其大网膜、肾周脂肪囊以及睾丸周边的脂肪组织,分离大鼠ADSCs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所得细胞的表面抗原来鉴定细胞,同时将ADSCs体外培养,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将pcDNA3.1-IGF-1和pcDNA3.1-IGF-1-NC分别通过阳离子脂质介导法转染至实验组、对照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依次使用茜素红、油红O、甲苯胺蓝染色、免疫荧光、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向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的表达、ColⅠ、ColⅡ和IG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提取细胞的抗原决定簇CD29、CD44呈阳性反应,CD14、CD34呈阴性,所提取细胞为大鼠ADSCs。正常组和对照组贴壁生长良好,形态清晰,细胞多为长梭形或角形。实验组细胞呈现旋涡状生长,细胞增殖较正常组快,细胞中央包体突起较多,有形成结节的趋势。与正常组相比,过表达IGF-1基因后,实验组细胞的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明显增强,ColⅠ、ColⅡ荧光强度明显增强,ColⅠ、ColⅡ和IG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IGF-1的基因修饰能明显促进大鼠脂肪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史正亮张华范志勇李秋童李身泰袁鹤王斌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脂肪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
几丁糖/聚乙烯醇导管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通过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为神经再生提供适合的微环境,一方面为神经再生提供唯一的通道,防止周围结缔组织的侵入和瘢痕的形成;另一方面,能保存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等促进轴突生长的刺激物质。目的:观察几丁糖/聚乙烯醇导管内注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技术制备几丁糖/聚乙烯醇神经导管;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与聚合物合金法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在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右后肢制作15 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处理:A组植入自体坐骨神经,B组植入几丁糖/聚乙烯醇神经导管后注射生理盐水,C组植入几丁糖/聚乙烯醇神经导管后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溶液,D组植入几丁糖/聚乙烯醇神经导管后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每组15只。术后4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解剖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测定。动物实验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科研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解剖:A、D组肌肉萎缩较另外2组轻,4组移植物均与周边组织有粘连,自体移植段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D组再生神经已将远、近两端神经连接,再生神经填满导管;②电生理检测:D组潜伏期短于B、C组(P <0.01),诱发电位与传导速度大于B、C组(P <0.01),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组织学观察:B、C、D组导管内均有再生神经纤维,D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个数及髓鞘厚度大于B、C组(P <0.01),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几丁糖/聚乙烯醇导管内注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微球对于外周神经再生有较长期的促进作用。
史正亮张华范志勇马维袁鹤杨冰
关键词:神经导管周围神经神经缺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骨折的愈合影响,以及NGF与PDGF在骨折的愈合中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将4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北京斯贝福生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应用NGF(NGF组)、PDGF(PDGF组)、NGF+PDGF(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14 d和28 d选取6只大鼠,检测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后检测骨痂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测定骨痂平均骨小梁宽度(TW)和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4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含量依次为(235.25±16.33)、(245.40±17.84)、(351.45±17.19)、(212.21±17.96)pg/ml,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且联合组最高(F=10.459,P<0.05)。术后28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骨痂中IOB依次为(356.94±20.30)、(347.35±17.62)、(397.44±22.35)、(301.68±14.20)mm^2,其中联合组高于NGF组、PDGF组和对照组(F=54.992,P<0.05)。结论NGF及PDGF局部应用对骨折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NGF及PDGF联合应用对骨折愈合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王斌童九辉袁鹤张华马维
关键词:骨折愈合颅脑外伤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Nrf2介导姜黄素对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目的:通过建立H2O2诱导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2O2)、姜黄素低、中、高剂量剂量组(20,40,80μmol/L)。姜黄素与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加入H2O2,24 h后收集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 mR 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存活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Nrf2 mR 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呈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经姜黄素预先处理,软骨细胞存活率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Nrf2 mR 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核形态改善,随姜黄素浓度升高变化更明显。结果说明,姜黄素对H2O2所致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rf2表达来实现的。
宋永周关健李明马维袁鹤王斌童九辉
关键词:姜黄素软骨细胞氧化性应激氧化应激NRF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