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婉

作品数:7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海岸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海岸带
  • 3篇遥感
  • 2篇围填海
  • 2篇海湾
  • 2篇岸线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 1篇遥感分类
  • 1篇遥感制图
  • 1篇一致性
  • 1篇源数据
  • 1篇制图
  • 1篇中低纬
  • 1篇中低纬度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岸
  • 1篇中国海岸带
  • 1篇生态恢复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7篇侯西勇
  • 7篇侯婉
  • 3篇毋亭
  • 1篇李明杰
  • 1篇吴莉
  • 1篇韩磊
  • 1篇于良巨
  • 1篇于新洋
  • 1篇孙敏
  • 1篇王远东
  • 1篇刘静
  • 1篇路晓
  • 1篇李东
  • 1篇张华
  • 1篇陈晴
  • 1篇宋洋
  • 1篇于新洋
  • 1篇张华
  • 1篇宋洋
  • 1篇韩磊

传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0—2010年亚欧大陆中低纬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海岸带则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以三套土地利用/覆盖数据(MCD12Q1、CCI-LC和GlobeLand30)为基础,采用基于一致性分析和模糊集合理论的数据融合方法,获取2000年和2010年亚欧大陆中低纬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信息,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十年间亚欧大陆中低纬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式主要以耕地萎缩和林地扩张为主,其次是湿地扩张,再次是草地和裸地萎缩,最后是灌木地和人造地表扩张;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面积较小,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2%,其中分布面积占优势的变化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相互转换、灌木地–裸地相互转换、林地转为湿地以及林地转为灌木地等。地形因素、气候分异等自然驱动力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宏观格局,而人口压力增大、经济高速发展、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等人文驱动力则是推动十年间亚欧大陆中低纬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
侯婉侯西勇侯西勇宋百媛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被引量:34
2016年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侯西勇侯婉毋亭
关键词:海湾围填海
考虑湿地精细分类的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系统被引量:8
2018年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是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针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性显著但分类系统鲜有专论的研究现状,从全球海岸带区域的基本特征出发,重点参考《湿地公约》以及区域至全球尺度的湿地分类系统,严格遵循预先定义的分类依据以及分类原则,提出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系统,包括6个一级类型,分别为耕地、植被、湿地、建设用地、裸地、永久性冰川雪地,20个二级类型和43个三级类型,比较系统且全面地涵盖了全球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湿地资源。该分类系统层次清晰且分类严格,综合考虑了宏观区域至全球尺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及变化特征遥感监测研究所需,充分重视了全球沿海区域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明确强调了全球高纬度地区苔原类型的归属及分类,合理兼顾了低、中、高不同时空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优势,为建立多时相全球或代表性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集提供支持。
侯婉侯西勇
关键词:海岸带遥感
全球海岸带多源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产品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多源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其一致性分析则是产品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类型面积偏差、类型面积相关、误差矩阵和类型空间混淆等方法,从面积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分析了5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MCD12Q1-2010、GlobCover2009、CCI-LC2010、FROM-GLC2010和GlobeLand30-2010)在全球海岸带区域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各产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在细节上存在大面积不一致现象;②各产品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构成的描述基本一致,即以水体为主,林地和未利用地次之,耕地、草地和灌木地较少,湿地和人造地表相对最少,但在细节上存在面积偏差;③在产品组合中,MCD12Q1-2010/GlobCover2009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低,分别为0.8814、67.46%和0.5748,而GlobCover2009/CCI-LC2010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869、81.50%和0.7505;④5种产品两两对比,草地、灌木地和湿地的混淆程度最高,耕地和人造地表次之,林地和未利用地较低,水体最低;⑤全球海岸带有28.81%的土地具有较低的一致性,这些区域地类混淆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混淆对5种产品的一致性程度有直接影响。本文有望为海岸带研究在已有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侯婉侯西勇
关键词:海岸带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被引量:33
2018年
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是支撑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制图精度方面的评价信息则决定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传播性。本文概述2000、2005、2010和2015年多时相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数据源和技术方法,针对2010年和2015年制图结果,基于Google Earth高分影像通过目视判读获得精度评价所需的参考数据,进而建立混淆矩阵并评估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1) 2010和2015年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5%和93.98%,Kappa系数分别为0.9357和0.9229,表明2个时相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总体较好;(2)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010年时相江苏沿海区域的精度最高,2015年时相津冀沿海区域、上海市、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精度均比较高,2个时相均以福建省沿海区域的精度最低;(3)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总体上,耕地、林地、草地和滨海湿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建设用地、内陆水体和人工咸水湿地的分类精度则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则是错分最严重的类型;(4)耕地与林地之间、建设用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误分比较显著,内陆水体容易被错分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人工咸水湿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时期数据持续更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有望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侯西勇邸向红侯婉侯婉刘静吴莉苏红帆刘静应兰兰刘静毋亭苏红帆韩磊路晓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海岸带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变化特征被引量:53
2016年
基于多时相地图资料、遥感影像以及覆盖整个大陆海岸带的野外考察,建立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数据,并从岸线结构、岸线分形、岸线变化速率、陆海格局和海湾面积等角度分析过去70年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大陆海岸线结构变化显著,岸线人工化是最主要的特征,目前自然岸线的保有比例已经不足1/3;大陆海岸线分维数具有"北方<整体<南方"的宏观格局特征,但近年来北方海岸带急剧的岸线人工化过程通过大大缩小岸线分维数的南北差异而显著改变了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分形特征;大陆沿海的陆海格局与过程特征复杂,超过68%的海岸总体向海扩张,超过22%的海岸总体向陆后退,而净变化结果是陆地面积增加了近1.42万km^2,平均增速为202.82km^2 a^(-1);大陆沿海93个主要海湾的面积萎缩量共约1.01万km^2,整体平均的萎缩率、萎缩速率分别高达18.19%、144.20km^2 a^(-1);渤海海域总面积减少了7.06%,年均减少82km^2.大陆海岸线的剧烈变化导致和加剧了海岸带和近海区域的多种问题,加强对大陆海岸线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侯西勇毋亭侯婉陈晴王远东于良巨
渤海围填海发展趋势、环境与生态影响及政策建议被引量:52
2018年
近年来,中国沿海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的新一轮大规模围填海阶段,环渤海围填海历史久、规模大,已成为我国围填海的重心区域。由于围填海和河口三角洲增长,1940s以来渤海面积萎缩了0.57×104km^2,萎缩速率大于82km2/a,2000年以来萎缩速率更高达141km^2/a;渤海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也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1397km减少为2014年的561km,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由54.92%下降为16.18%。围填海导致多种危害,如:海洋潮波和水动力条件变化,近岸和近海沉积环境与水下地形变化,加剧近岸水环境与底泥环境污染,潮滩湿地面积减损与生态功能下降,底栖生物栖息地减损和群落破坏,侵占和破坏渔业资源"三场一通道",加剧海岸带自然灾害风险、诱发经济社会系统风险,对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等。在分析我国围填海监督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改革和优化围填海管理体制,建立陆海协调与联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控制围填海规模与速度,推进和优化保护区建设;开展已围填区及其周边海域环境和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强化已围填区新增土地资源的监管和集约优化利用;加强基础观测体系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公众、利益相关方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滨海湿地的保护。
侯西勇张华张华李东李东
关键词:围填海环境效益监督管理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