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兵
- 作品数:4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应用血液信息系统对血站业务关键控制点的实践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戴兵孟忠华
- 关键词:关键控制点
- 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评估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残余风险。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偿捐献全血者284691例次,HCV血液筛查流程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一次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模式。利用流行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进行HCV残留风险评估。结果杭州地区捐献全血的初次献血者HCV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初次献血者HCV流行率为每10万4.530(95%CI:2.712~5.211),ELISA检测残余风险为每百万7.446(95%CI:4.458~8.565),NAT检测残余风险每百万0.621(95%CI:0.372~0.714)。重复献血者HCV流行率为每10万1.510(95%CI:0.904~1.737),ELISA检测残余风险为每百万2.482(95%CI:1.486~2.855),NAT检测残余风险每百万0.207(95%CI:0.124~0.238)。结论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可明显降低HCV血液筛查的残余风险,杭州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非常安全水平。
- 董杰祝宏祝宏励晓涛凌霞朱发明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
- 从人脐带血中分离极小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 王芳刘晋辉秦斐何吉戴兵徐罡朱发明吕杭军
- 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预防冻存复苏后脐血造血干细胞凝集
- 2006年
- 自1988年Gluckman等[1]用脐血移植治疗Fanconi贫血患儿并获得成功后,脐血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替代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广泛应用于治疗某些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某些遗传病、重症免疫缺陷等疾病[1~3].脐血库的建立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经济、高效地体外保存造血干细胞,使干细胞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提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证明脐带血保存前的浓缩,是提高临床移植应用效率的关键,但是复苏过程会造成干细胞的损伤,尤其是冷冻和复苏时粒细胞受损释放的DNA及细胞碎片易形成凝块和微凝集导致干细胞损失从而影响移植效果.Eichler等[4]报道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rhDNase)能特异性裂解DNA.笔者采用不同浓度的rhDNase处理复苏后的脐血干细胞,观察其抑制凝集的效果,并且运用免疫荧光直接四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rhDNase对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何吉秦斐朱发明刘晋辉陈舒戴兵项盈严力行
- 浙江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调查丙型肝炎病毒( HCV)在浙江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明确其分子流行特性。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使用 2 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抗- HCV 检测。同时采用转录介导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TMA)进行 HCV RNA 检测。获得抗- HCV 和 HCV RNA 流行率数据。采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对 HCV RNA 阳性样本进行病毒载量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技术( PCR- SBT)通过系统进化方法进行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明确病毒的分子流行特性。结果收集 2011 年 11 月- 2015 年 1 月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的样本 365 530 例,抗- HCV 和 HCV RNA 的阳性率分别为 0. 20%和 0. 018%。所有 HCV RNA 阳性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且均为汉族。病毒载量的平均值为( 6. 45 ± 0. 80) log10 IU/ml。HCV 基因亚型的分布为 1b ( 69. 23%)、6n( 13. 85%)、2a( 9. 23%)、6a( 3. 08%)、3a ( 3. 08%)、3b ( 1. 54%)。结论病毒载量分布与性别、婚姻情况、教育水平和基因亚型无关;且 6n 亚型的比例较高,超过了 2a 亚型。
- 戴兵徐罡吴亚玲何吉朱发明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基因型
- S-亚硝基谷胱甘肽诱导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被引量:1
- 2006年
-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脐带血CD34+细胞分化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可能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磁珠法从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带血中分选CD34+细胞,并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50ng/ml)、白细胞介素-3(IL-3,10ng/ml)、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50ng/ml)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uGM-CSF,20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14d。随后,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61+细胞。CD61+细胞在含有(实验组)和缺乏(对照组)GSNO(20m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含TPO(50ng/ml)、IL-3(10ng/ml)、SCF(50ng/ml)]中培养不同时间(30min、2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体系中的血小板数;电子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凝集;ELISA方法检测巨核细胞中cGM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P<0.05);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巨核细胞有明显伪足形成和突出;凝血酶诱导后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上均可观察到血小板凝集现象;GSNO作用后巨核细胞中的cGMP明显升高(P<0.05)。这些结果提示,GSNO可以促进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核细胞产生具有一定功能的血小板,其产生的机制可能部分与cGMP途径有关。
- 戴兵何吉陈舒刘晋辉秦斐朱发明严力行
- 关键词:CD34^+细胞血小板
- 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献血者血液细菌16S rDNA检测及分析
- 2021年
- 目的基于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献血人群血液16S rDNA宏基因组,用于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中细菌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例无偿献血者抗凝全血并制备相应血浆标本,分别作为待测标本。随机选取另1例献血者血液制备成全血和血浆标本后,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组。建立文库并在Illumina Miseq测序仪上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数据。结果阳性对照全血和血浆标本均有效检出相应的菌种,表明NGS技术检测献血者血液中细菌具有可行性。20例献血者全血和血浆标本中可检测出细菌16S rDNA片段,含量最高的属于变形菌门。20例全血标本中细菌种属丰度前8位占比为62.08%~84.90%,20例血浆标本中细菌种属丰度前8位比例为54.45%~89.45%。全血和血浆组间细菌种属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的组内细菌种属分布差异要高于全血。结论献血者血液中存在细菌的16S rDNA,不同血液成分中细菌种类和丰度分布呈现多样化和差异性。
- 徐罡戴兵戴兵朱发明何吉
- 关键词:献血人群血液成分
- 组织采集甲型H1N1流感抗体血浆的回顾与思考
- 2010年
- 吕杭军孟忠华戴兵寿杏云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浆
- IL-6和IL-11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
-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1(IL-11)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及其产生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血中CD34+细胞,以含血小板生成素 (T...
- 戴兵陈舒何吉刘晋辉秦斐项盈朱发明严力行
- 文献传递
- 浙江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戴兵寿杏云孟忠华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