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禹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代谢
  • 3篇平滑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脂
  • 2篇生物钟
  • 2篇铁代谢
  • 2篇能量代谢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子机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2篇高血脂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 2篇PGC-1
  • 2篇VSMCS
  • 2篇HEPCID...
  • 1篇调控网络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陈思禹
  • 5篇刘畅
  • 2篇钱近春
  • 2篇丁燕
  • 2篇张雯翔
  • 1篇蒋凤荣
  • 1篇许琦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2013中国...
  • 1篇国际心脏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GC-1alpha和HNF4alpha协同调节hepcidin表达以及体内铁代谢平衡的分子机制
在机体内铁离子的动态平衡调节机制中,Hepcidin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alpha是重要的能量代谢调节因子,它能够和多种核转录因子(包括肝细胞核因子HNF4alpha)相互作用,激活下游的多种代谢...
钱近春蒋凤荣陈思禹李朝军刘畅
文献传递
高血脂通过抑制Smarcd1损害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时钟和生理稳态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Smarcd1在高脂饮食诱导的VSMCs生物时钟以及生理功能紊乱过程中所起的媒介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大鼠模型,及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刺激VSMCs,观察时钟基因...
陈思禹丁燕刘畅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高脂饮食大鼠模型生理功能紊乱高血脂VSMCS
PGC-1β拮抗LPS诱导的肝脏Hepcidin表达升高及铁过度堆积
2016年
探讨PGC-1β在调节肝脏Hepcidin表达及铁代谢稳态中的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处理的小鼠肝脏和原代肝细胞中,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GC-1β及Hepcidin的表达.使用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和干扰手段,研究PGC-1β对本底及LPS刺激下Hepcidin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法探究PGC-1β对LPS刺激后肝脏铁离子堆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LPS在体内和体外水平,均可显著抑制PGC-1β的表达,而增加Hepcidin的表达;(2)过表达PGC-1β能抑制LPS诱导的Hepcidin表达及胞内铁堆积.综上,PGC-1β可以拮抗LPS诱导的Hepcidin表达升高及铁的过度堆积.
张雯翔许琦陈思禹刘畅
关键词:HEPCIDIN铁代谢肝脏
基于PGC-1α的外周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整合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研究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循环,为了适应这一环境变化,哺乳动物体内进化出生物时钟系统,控制着各项生理进程,如睡眠周期、血压、血液激素水平及能量代谢等,使之呈现出以24小时(hours,h)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哺乳动物的生物...
陈思禹
关键词:调控网络PGC-1Α血管平滑肌细胞
文献传递
代谢生物钟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生物时钟大致以24 h为一个周期,参与调节一系列代谢和生理功能。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的相关证据显示,生物时钟的紊乱直接导致许多病理状况,包括睡眠失调、抑郁、代谢综合征和癌症。在分子水平上,生物时钟系统的组成元件与细胞代谢的调控因子之间存在功能性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生物时钟可以调控多种代谢途径;另一方面,代谢物的供给和进食行为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生物时钟。进一步理解生物时钟节律和细胞代谢的相互调节作用,将为代谢性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陈思禹钱近春刘畅
关键词:能量代谢
脂肪酸(高血脂)通过抑制Smarcd1的表达,导致VSMCs的生物时钟和生理功能稳态发生异常
陈思禹丁燕刘畅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血管平滑肌
昼夜节律在生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昼夜节律是生物机体的许多功能活动为适应所在环境白昼和黑夜交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这种昼夜节律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元(hypothalamic 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相关的中枢性生物时钟和分布于各种组织的外周性生物时钟控制。中枢生物时钟能整合外界环境中的光/非光信号,产生节律性输出,经神经内分泌和体液循环影响外周组织的生理进程,同时也影响外周性生物时钟的活动。人体的生殖功能与其他许多功能活动一样都受到体内生物时钟的调控。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遗传调查分析表明,生物时钟紊乱与不育不孕的发生有关。本文重点讨论了生殖器官中生物时钟的存在及时钟元件在动物发情周期、卵巢卵泡发育与排卵、睾丸精子发生、受精和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轮班工作以及临床上用于不育不孕治疗的辅助生殖技术都可能干扰正常的生物节律进而影响生殖功能,因而研究昼夜节律在生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雯翔陈思禹刘畅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殖生育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