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亮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旅游
  • 2篇旅游线
  • 2篇旅游线路
  • 2篇景区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基于GIS
  • 2篇GIS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资源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旅游
  • 1篇乡村旅游发展
  • 1篇协调发展

机构

  • 10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南京特殊教育...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0篇冯亮
  • 9篇史春云
  • 8篇周慧慧
  • 4篇孙勇
  • 3篇刘静
  • 3篇朱传耿
  • 3篇唐雯雯
  • 3篇余美蓉
  • 2篇李晨
  • 1篇李保杰
  • 1篇仇方道
  • 1篇胡召玲
  • 1篇白亮宇
  • 1篇朱立珍
  • 1篇孙晓欣
  • 1篇吴长江
  • 1篇刘念

传媒

  • 3篇旅游研究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旅游论坛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9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旅游线路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百强旅行社获取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案例地,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探讨四川省旅游网络的特征及各旅游节点的角色地位,以期为四川省目的地差异化联合营销,均衡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四川省旅游网络结构发展不均衡,整体的密度较低(0.42),反映各节点间的联系还不密切。(2)在整体网络中,程度中心势为51.8%,中介中心性为41.64%,外向和内向接近中心势分别为63.48%、61.95%,较高的程度中心势与接近中心势、较低的中介中心势表明核心-边缘结构的存在,成都、绵阳、南充、阿坝州、甘孜州处于核心位置,广元、乐山、宜宾、雅安、重庆处于边缘位置。(3)在个体网络中,各节点规模、效率等差异较为明显,成都的规模最大、关系最多,同时结构洞优势最明显。
唐雯雯史春云孙勇刘静冯亮周慧慧
关键词:旅游线路社会网络
基于DEA的淮海经济区城市旅游效率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02年、2007年、2012年淮海经济区的旅游效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变异系数(CV)分析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城市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不高,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呈现提升态势,规模报酬主要处于递增阶段;2综合效率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自相关关系;3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性,综合效率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日照、临沂等城市,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菏泽、商丘和东南部的盐城、淮安、宿迁等城市,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同样集中在东北部,此外还有西南部阜阳、蚌埠等城市,冷点区集中在西南部的周口以及东南部的盐城、宿迁等城市;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依然集中在东北部,此外还有中部的徐州、宿州,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周口和蚌埠等城市;4城市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作用加强,两者差异加大,规模效率的差异开始缩小。
周慧慧史春云余美蓉冯亮孙勇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基于GIS的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旅游发展基础理论为指导,溧阳市乡村旅游景点及其发展状况为数据资料,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法和经济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呈"两山夹一湖"的格局,并逐步形成"一核三线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同时各镇景点分布及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时空差异,核心-边缘趋势加强.
冯亮史春云朱传耿周慧慧白亮宇
关键词:乡村旅游GIS
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旅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淮海经济区各地级市2004—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为数据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联系强度和GIS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阶段性特征,苏北、皖北、鲁南与豫东四大地区之间差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苏北和鲁南地区的地区内部差异在逐步缩小,皖北与豫东在逐渐扩大。2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济宁、徐州、泰安和临沂四市形成的环形区域,皖北与豫东发展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地区较为中等,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圈一点一带一片"的特点。3淮海经济区两两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两极分化明显,东北地区的旅游联系强度远远超过西南地区。
冯亮史春云朱传耿周慧慧余美蓉李晨
关键词:国内旅游GIS空间分析
基于旅游线路的A级景区空间结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A级景区是重要的旅游节点,A级景区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并结合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对四川省A级景区空间结构以及旅游线路中A级景区空间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A级景区资源丰富,但各市(州)的景区数量及资源质量差异明显;景区分布较为集中且呈空间集群分布态势;密度分析发现,高密度区仅成都1处,中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外围、广元、绵阳、遂宁、广安、乐山、泸州、宜宾、攀枝花9处。此外,结合旅游线路中A级景区的等级、频次、归属地及类型分析,从实际出发对四川省旅游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唐雯雯史春云冯亮刘静周慧慧
关键词:旅游线路A级景区空间结构
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358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区域总体特征、两纵三横的轴线特征和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从具体景区分布看,沿海沿河地区、铁路沿线地区以及连云港、徐州、枣庄、济宁和泰安等主要城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较高.根据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从旅游资源、交通、经济和区位等因素对成因及空间结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周慧慧史春云仇方道冯亮孙勇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依据中国百强旅行社官网公布的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运用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空间格局及旅游目的地的类型与角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倾向于选择具有高知名度的多目的地区域环游旅行模式和单目的地旅行模式,这一特征在海口与三亚两地表现最为显著;海南岛不同旅行模式所吸引的客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海南岛目的地节点在旅游线路中各有角色分工,这由目的地旅游资源禀赋、景点基础接待服务设施状况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决定;相比海南岛东部各目的地旅游资源,海南岛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游+购"旅游形态的蓬勃发展,免税购物游将成为海南岛又一旅游特色.
刘静朱传耿史春云冯亮唐雯雯孙勇
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断裂点模型,定量测度该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结果表明: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上,该区域城市间差异显著,鲁南旅游经济联系较强、皖北旅游经济联系较弱,东北部远超西南部;在旅游经济联系方向上,主要方向表现出旅游中心城市和相邻城市指向特征;在旅游经济联系范围上,旅游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断裂点数值较大,旅游辐射范围较广,而对皖北地区的断裂点值普遍不高;根据断裂点并结合隶属度将区域分为徐州、济宁、亳州、淮安和连云港这五大旅游经济圈,并在整体上形成"一核四辐射"的空间格局。
周慧慧史春云冯亮李晨
关键词:旅游经济联系
基于GIS的沛县小学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沛县1 112个自然村、119所小学和交通网络分布为数据源,建立GIS数据库,一方面,借助分布密度、分布中心、点格局类型3项指标分析居民点和学校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使用比例模型、最近距离模型及累积机会模型探究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沛县居民点呈聚集分布,小学呈随机分布的特征;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能力以及交通可达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显著,中东部地区的龙固镇、沛城镇、大屯镇资源充足,且布局相对合理,入学距离平均小于3km,选择入学机会大于9,而西部边缘偏远地区,尤其是鹿楼镇、栖山镇、河口镇西部地势较高的地区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合理,每千人教师数量小于4,平均入学距离大于6km,亟待优化.
朱立珍胡召玲李保杰冯亮吴长江刘念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GIS
淮海经济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揭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前者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后者,东北部、沿海、沿东陇海线一带发展水平较高;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且东北多协调,西南多失调,结合两者发展综合特征,将该地区分为相应的四种协调类型,并发现两者关联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地区旅游收入水平与财政收入状况。
周慧慧史春云余美蓉冯亮孙晓欣
关键词:旅游产业区域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