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娟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吉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道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异常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不清
  • 1篇抑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原发肿瘤
  • 1篇运动症状
  • 1篇早期误诊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孙亚娟
  • 6篇陈加俊
  • 3篇李广仁
  • 2篇徐志华
  • 2篇刘晓阳
  • 2篇李佳
  • 1篇刘景鑫
  • 1篇史宝和
  • 1篇王国珍
  • 1篇周庆伟
  • 1篇孙波
  • 1篇金辉
  • 1篇韩莹莹
  • 1篇刘彩霞
  • 1篇陈秋惠
  • 1篇孙维
  • 1篇高鹤铭
  • 1篇刘哲
  • 1篇刘静静
  • 1篇金辉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康复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康复技术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康复手法及康复设备。本文系统介绍了PD运动症状的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及新兴的康复医疗设备,总结了PD运动症状康复治疗的传统方法及与新兴的康复医学设备相结合的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将神经反馈、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理念引入PD的康复治疗当中,体现了PD康复治疗观念的更新及进展,并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神经反馈、计算机技术的神经康复将是未来PD乃至神经康复的新方向。本文的意义在于全面系统总结了PD康复方法,更新了PD康复治疗的理念。
孙亚娟徐志华陈加俊刘景鑫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康复技术虚拟现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合并出血转化二例报告及文献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Solotaire支架取栓术再通率可达79%,高于动脉或静脉溶栓。支架取栓术主要方法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置于狭窄处,覆盖血栓并将其取出,打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运,与传统的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相比,避免了药物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大进步。但是,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依然是血管内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与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渗漏在头颅CT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二者亦可同时存在,临床上如何区分二者决定着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对于此问题却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主要从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合并HT患者入手,分析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及如何与脑梗死后HT区分。
庞随随陈加俊孙大华韩莹莹高鹤铭齐心畅孙亚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造影剂渗漏出血转化取栓术血管内治疗
新的肿瘤抑素对C6脑神经胶质瘤体外实验研究
2016年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据文献报道,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孙波刘嘉婧刘晓阳孙亚娟周庆伟权威陈加俊
关键词:脑神经胶质瘤肿瘤抑素C6浸润性生长术后复发率原发肿瘤
早期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肌阵挛发作病例报道1例
2020年
肌阵挛发作脑电图监测常作为诊断的第一手段[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最准确的诊断手段为头部核磁及DSA检查。上述两种疾病为发作性疾病,单从临床表现鉴别较困难,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早期误诊为TIA患者,后经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发现异常放电后更正诊断为肌阵挛发作。本文期望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及文献回顾提高临床医师对TIA与肌阵挛发作的认识。
张莹玉黄丽珍陈加俊刘晓阳孙亚娟金辉李佳
关键词:肌阵挛发作发作性疾病脑电图监测病例报道早期误诊DSA检查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析,采取相关的专科护理措施及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探讨住院患者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调查2014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5例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加强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止同病房、同病区的交叉感染。结果 5例感染患者住院4周内,检测分离出16株病原菌,其中耐药鲍氏不动杆菌9株,占56.3%,均从痰液中检出;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患者至出院前,均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控制管理及时,病区符合卫生学检测标准,对病区环境、空气、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检出菌落数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未检出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护理管理有效,无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独立的床单元、病房单元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家属手卫生可有效控制感染,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徐志华王国珍孙亚娟陈加俊李广仁
关键词:耐药护理管理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一例报告
2018年
患者女,63岁,因"头痛4 d,四肢无力1 d"于2017年4月16日入院.患者4 d前"感冒"后出现头痛,表现为全头部胀痛,自觉发热,但未测体温,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表现为双上肢抬举费力,持物不稳,并行走不能,伴有四肢远端麻木,病程中,伴言语不清、视物双影、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
张小娥李广仁李云鹏飞孙亚娟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四肢无力头部胀痛胃内容物言语不清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CTNND2基因的检测
2020年
目的对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一家系(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的7例患病者的CTNND2(Catenin Delta 2,CTNND2)基因进行筛查。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PCR产物测序法对家系先证者及患病成员进行CTNND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家系7例患者进行CTNND2基因突变分析,未发现该基因外显子区存在突变。结论该FCMTE家系CTNND2基因未发现突变,认为该基因不是本家系的致病基因。
刘彩霞孙维田智敏陈秋惠史宝和孙亚娟李佳
关键词:家系基因突变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混合性卒中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少见且病因尚不明确的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通过DSA、CTA、MRA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现将1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混合性卒中的病例报道如下,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加深对VBD认识。
刘静静金辉孙亚娟陈加俊刘哲李广仁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混合性卒中文献复习影像学特点动脉异常病例报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