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MSCs移植后梗死灶周围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元增殖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后梗死灶周围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元增殖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法培养大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24只SD大鼠应用电凝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移植组(每组各12只),其中移植组经静脉注射Hoechst33342标记BMSCs(浓度为5×10^6个细胞/μL),对照组注入lmL无血清DMEM/F12。BMSCs移植前、移植后1周、2周时采用横木行走试验评价2组大鼠神经功能状况。移植后1周、2周时脑组织取材,选择梗死灶周围及室管膜下区脑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存活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j67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移植后1周、2周时,移植组大鼠横木行走试验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7,对照组大鼠分别为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周、2周时,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可见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7.78±1.19)个/视野、(8.15±0.90)个/视野];同时梗死灶周围及室管膜下区Ki67阳性细胞数[(15.01±1.58)个/视野、(13.26±1.10)个/视野;(42.57±3.11)个/视野、(39.70±1.87)个/视野]明显多于对照组[(6.29±0.83)个/视野、(6.21±0.75)个/视野;(23.22±1.08)个/视野、(21.82±1.78)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主要与其促进内源性神经元增殖有关。
- 杨志华徐凤霞彭烈标蔡学礼何斌张丽丽徐安定
- 关键词:KI67细胞移植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4月30日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tDC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比较干预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FOIS、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DCS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吞咽能力及摄食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张丽丽刘佳冷冰花吴倩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吞咽功能
- 项目管理质量改进法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应用实践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质量改进法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跌倒报告表,回顾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发生跌倒坠床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了解项目背景,运用PDCA方法,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等,统计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后(2015年7月—2016年6月)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由实施项目管理前的0.1282‰降低至改善后的0.0826‰。结论运用项目管理质量改进法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并且能提高管理小组成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 陈海波罗丹华张丽丽张碧云李凤桃陈素敏
- 关键词:项目管理跌倒坠床
- 磁共振ASL及SWI技术在脑白质疏松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 背景: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加拿大学者 Hachinski[1]在1987年首次提出的影像学概念。此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皮层下动...
- 张丽丽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髓鞘脱失
- 文献传递
- 康复心理护理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康复心理护理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吞咽功能训练(20 min/次, 2次/d)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康复心理护理(20~40 min/次, 1次/d)配合经颅直流电刺激(20 min/次, 1次/d, 5 d/w)进行治疗, 两组均连续治疗2~3 w。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评价表、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值的差异及患者心理状况的差异。结果与入院第1天比较, 入院第14天、出院当天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入院第1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出院当天较入院第1天、第14天均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且入院第14天和出院当天的观察组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心理状况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心理护理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 张丽丽邓燕儿李凤桃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