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勇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门静脉
  • 2篇门脉
  • 2篇介入
  • 2篇静脉
  • 1篇底板
  • 1篇动脉
  • 1篇断流
  • 1篇断流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拍片
  • 1篇拍片检查
  • 1篇组件
  • 1篇帘布
  • 1篇门静脉血
  • 1篇门静脉血流
  • 1篇门静脉血流动...
  • 1篇门脉断流术

机构

  • 4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宜宾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代勇
  • 2篇朱军
  • 2篇曹跃勇
  • 2篇黄勇
  • 1篇徐晓茜

传媒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关键词:门静脉介入血流动力学
一种便于患者拍片检查的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患者拍片检查的检查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端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相...
代勇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防护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防护架,包括防护组件、调节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右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收帘辊,所述滑动框的右端设置有有摇把,...
代勇
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HCC)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65例临床明确诊断的HCC伴门脉高压症患者,选择性使用肝动脉化学疗法(化疗)栓塞术、脾栓塞术、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介入术式,术后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定期复查影像检查等了解病变转归,随访生存期并评价疗效。结果 65例HCC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其中门静脉癌栓46例中有37例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通过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栓塞术进行主瘤体及癌栓治疗。11例行门静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5.8个月。39例行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后有4例再次发生门脉高压性出血,再出血率10.26%。1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随访术后3、6、12及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7%、69.23%、35.38%及13.85%。结论选择性联合使用各种介入术式是治疗HCC及其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高危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朱军曹跃勇黄勇代勇刘智桃杜旭洋段宗强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症介入肝动脉门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