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聪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张家口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凋亡相关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的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病变,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E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 康聪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FAS/FASL 细胞凋亡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文献传递 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性归纳总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67例治疗前行MRI检查,6个月126例复查;12个月113例复查,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75。依据术前MRI影像分型其治疗结果:选择微创14例(A组);153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56例未行内固定(B组),97例采用内固定(C组);各组12个月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的时间点C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MRI影像学分型对微创和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孟宪勇 杨新明 胡长波 康聪 张振梁 郝运兵关键词: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影像学分型 凋亡相关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的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病变,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E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 康聪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凋亡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BMSC移植术中镇痛效果和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旨在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下进行BMSC移植术,对局麻药布比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创伤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移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布比卡因腰部穿刺注射建立脊髓组织损伤大鼠,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选择健康大鼠设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进行BMSC移植术前分别接受地佐辛0.1和0.5 mg/100 g·bw麻醉。术后分别测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切口痛PWTL,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脊髓组织NGF和BDNF表达、CXCL10和CXCR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紧密,数量多,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脊髓组织有空泡性损伤、液化坏死和炎性坏死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较模型组大鼠改善,脊髓组织细胞密集、紧密。不同时间点,高剂量组PWTL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和NGF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CXCL10和CXCR3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P<0.05),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地佐辛镇痛行BMSC移植术大鼠出现术后切口疼,但对治疗布比卡因腰穿注射致脊髓组织损伤无不良影响,剂量越高,镇痛效果越好。 康聪 孟宪勇 杨新明 成垚昱 张振梁关键词:地佐辛 脊髓组织 创伤痛 后路与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布病性脊椎炎的比较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单纯后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疗效,探讨腰椎布病性脊椎炎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获得完整随访的65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骨破坏情况、脓肿位置、神经损害及影像学分型,35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单纯组),31例行前路病灶清除,同期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植骨术(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ESC、影像学评价、脊柱后凸角(Cobb角)及ASIA评分改善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ESC、脊柱后凸角(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价、VAS评分、ODI评分、ASIA评分比较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清除病灶,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有利于感染控制。单纯后路手术对于椎管内肉芽及脓肿清除效果较好,更适合中后柱病变特别是椎管内神经损害者;而前后路联合手术更适合存在椎体周围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或前柱破坏较大病例。临床中应依据个性化治疗原则,根据感染浸润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孟宪勇 杨新明 胡长波 康聪 张振梁 郝运兵 王耀一 章鹏关键词: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脊柱融合术 小剂量雌激素肌肉注射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多种手段联合应用可针对不同靶点进行有效干预,发挥叠加或协同作用,已成为当前脊髓损伤治疗的新思路。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小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n=10)仅暴露脊髓,不做损伤处理;模型组、雌激素组、干细胞组、联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干细胞组、联合组造模后立即在损伤部位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雌激素组、联合组造模后第1,24小时肌肉注射17β-雌二醇。造模后第1,3,5,7天,进行BBB行为学评价;造模后6,12,24,72 h,应用ELISA法测定脊髓匀浆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UNE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切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BBB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雌激素组、联合组造模后5,7 d的BBB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干细胞、雌激素组(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6,12,24 h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雌激素组、联合组造模后12,24 h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干细胞、雌激素组(P<0.05);(3)造模后72 h,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干细胞、雌激素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P<0.05),且以联合组最低(P<0.05);(4)结果表明在脊髓损伤中,雌激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康聪 孟宪勇 杨新明 成垚昱 张振梁关键词:干细胞 脊髓损伤 雌激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细胞移植 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简称布病脊柱炎)优劣势,为各自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确诊且药物治疗无效的143例腰椎布病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 组76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45.1±2.4)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 C 级1例、D 级43例、E 级32例。 B 组67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44.2±2.6)岁;ASIA 分级 C 级1例、D 级39例、E 级2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 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脊柱后凸角度(Cobb 角)变化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时间。结果2组1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改变。 A 组76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脓肿清除不彻底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8例;B 组67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病灶复发。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14-38个月,平均25个月。2组组内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的 VSA 评分、ASIA分级、Cobb 角、ESR 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2组间比较: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8.514、42.627、11.801,P 值均〈0.01);2组间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 VAS 评分、Cobb 角、ESR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而术后 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061,P 〈0.01);2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91,P 〉0.05)。结论2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清除� 杨新明 张磊 贾永利 胡长波 任义行 张振梁 成垚昱 康聪关键词: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腰椎 甲强龙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4组,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尾静脉缓慢推注30 mg/kg MP和/或在脊髓损伤后2 h于脊髓损伤部位注射全贴壁法培养并以Brd U标记的BMSCs。术后1、7、14 d,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1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出脊髓样本,分别进行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各组统计视野内TNF-α、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并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Brd U单染观察BMSCs组和MP+BMSCs组中Brd U阳性率。结果术后1 d,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7829)。术后7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恢复,其中MP组(χ2=8.3265,P=0.0325)和BMSCs组(χ2=14.1166,P=0.0036)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P+BMSCs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17.7186,P=0.0002)和BMSCs组(χ2=15.8110,P=0.0024)。术后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MP+BMSC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24.7259,P<0.0001)和BMSCs组(χ2=25.6014,P<0.0001),MP组(χ2=13.5060,P=0.0062)和BMSCs组(χ2=8.9613,P=0.0299)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47±5.70)%、(31.95±3.58)%、(41.39±2.33)%和(23.48±2.69)%,其中,MP组(q=14.84,P<0.0001)和BMSCs组(q=6.716,P=0.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MP+BMSCs组明显低于MP组(q=7.332,P=0.0001)和BMSCs组(q=15.460,P<0.0001)。术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P组(q=14.710,P<0.0001;q=6.710,P<0.0001)和BMSCs组(q=6.502,P=0.0001;q=2.849,P=0.0514)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组(q=5.573,P=0.0004;q=4.596,P=0.0025)和BMSCs组(q=13.780,P<0.0001;q=8.456,P<0.0001)的TNF-α 杨新明 成垚昱 张振梁 康聪关键词:脊髓损伤 甲强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处方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蛇床子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条件。所得优化工艺为:胆固醇与蛋黄卵磷脂质量比为1∶2,药脂比为3∶20,Tris缓冲液p H值为8.2,成膜温度为40℃。优化后3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电位为260 nm和-28.1 m V,包封率为88%。与蛇床子素溶液相比,蛇床子素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呈现出一定的缓释特征。 张成龙 张季 康聪 孟宪勇 董晓华关键词:蛇床子素 脂质体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低剂量雌激素肌肉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前认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且在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炎症及细胞凋亡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本试验通过观察肌肉注射低剂量雌激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共同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康聪关键词: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雌激素 肌肉注射 炎症反应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