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4篇起搏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脏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血分
  • 3篇射血分数
  • 3篇衰竭
  • 3篇起搏器
  • 3篇左室
  • 3篇左室射血
  • 3篇左室射血分数
  • 3篇肌损伤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酶
  • 2篇心肌损伤
  • 2篇心脏起搏

机构

  • 17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政法管理...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杨艳
  • 5篇任岩春
  • 5篇赵永峰
  • 5篇张晓蕾
  • 3篇王欣
  • 3篇于海泉
  • 2篇马艳
  • 2篇林丽霞
  • 1篇刘凡
  • 1篇杨志家

传媒

  • 4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焦虑状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心脏X综合征合并焦虑状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心脑宁胶囊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3例,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再住院率相较于观察组为低。结论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焦虑状态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任岩春赵永峰张晓蕾王硕董静杰杨艳
关键词:心脑宁胶囊心脏X综合征焦虑状态
心可舒片对房颤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房颤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房颤合并焦虑状态患者34例,随机分为心可舒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予以心可舒片口服,观察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进一步改善,且治疗组皮质醇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余甲状腺素水平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可舒片可用于治疗房颤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改善症状的同时可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及升高T4水平。
任岩春赵永峰张晓蕾王硕董静杰杨艳
关键词:心可舒片房颤焦虑状态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NSTE—ACS患者BNP、hs—CRP及HbA1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测定对早期诊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NSTE—ACS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USTE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40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BNP、超敏CRP、HbA1c浓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BNP、hs~CRP及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USTEMI组血浆BNP、hs-CRP及HbA1c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1);UAP组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BNP与hs—CRP呈正相关(r=0.615,P〈0.01);BNP与HbA1c呈正相关(r:0.401,P〈0.01);hs—CRP与HbA1c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BNP、hs—CRP及HbA1c联合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和判断NSTE—ACS的预后。
杨艳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B型钠尿肽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手术融合中骨诱导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在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手术融合中对骨诱导的影响,同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植骨融合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n=44)应用自体骨,B组患者(n=45)应用同种异体骨,C组患者(n=45)应用rh BMP-2,比较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C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腰腿部VAS评分、JOA评分均要优于B组[(1. 22±0. 33)分vs.(1. 24±0. 35)分vs.(1. 01±0. 28)分、(1. 57±0. 36)分vs.(1. 59±0. 37)分vs.(2. 59±0. 49)分、(27. 59±3. 65)分vs.(27. 59±3. 59)分vs.(25. 35±3. 6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C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均要高于B组[(86. 4%vs. 82. 2%vs. 42. 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C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97. 7%vs. 93. 3%vs. 64. 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h BMP-2在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手术融合中对骨诱导的影响基本与自体骨等同,较同种异体骨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应用rh BMP-2骨诱导效果好、融合快、成功率高,且可以避免有创取材,体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谦于海泉杨艳王欣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诱导
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72例颈椎退变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采用植骨材料rhBMP-2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术,对照组采用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颈椎融合率,并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颈椎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颈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融合手术采用rhBMP-2植骨材料能避免自体髂骨的切取,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供骨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融合时间,提高融合成功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李谦于海泉杨艳王欣
关键词:颈椎退行性病变骨形态发生蛋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5例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0 min是否存在起搏阈值升高将其分为两组:起搏阈值升高者纳入A组(n=48),起搏阈值正常者纳入B组(n=137)。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搏阈值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A组术后24 h、48 h、72 h的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 TNI)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减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均为起搏阈值升高的相关性因素(P<0.05);A组术后24 h、48 h的心肌损伤标记物MYO、CK、CK-MB、LDH、c 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及有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术后短期起搏阈值升高的风险较高;主动电极对心肌的损伤可能是术后短期起搏阈值升高的重要原因,但均能于术后72 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安全性有保障。
杨艳马艳林丽霞杨俊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影响因素
右心室主动电极固定后损伤电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损伤电流(COI)及阈值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edtronic 2290起搏器分析仪测定62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的COI,分析其规律与特征。结果 59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稳定时,55例(93.2%)、54例(91.5%)和50例(84.7%)分别在旋后1、5、10min时均有COI,3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不稳定时,旋后1min就一直无COI,而起搏阈值在旋出后各时段均无变化。结论起搏电极COI可作为预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稳定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起搏阈值感知阈值与旋出后COI大小无相关性。
杨艳杨志家
关键词: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起搏阈值心血管学
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 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艳李谦
关键词:通脉颗粒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接受单根主动固定电极及100例接受双根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植入前、植入后24 h、48 h及72 h心肌损伤标记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cTnⅠ)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单根组和双根组患者术后MYO、CK、CK-MB、LDH及cTnⅠ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上述蛋白水平降低,至术后72 h,上述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根组和双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数目可能与心肌损伤无关。
杨艳马艳林丽霞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心肌损伤心肌酶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中起博阈值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变化的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研究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中起博阈值的变化,以及对植入部位心肌的损伤程度,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症状型心动过缓患者,成功植入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通过观察螺旋电极旋出前、旋出即刻、旋出后起博阈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术前术后的心肌酶指标变化情况,发现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前起搏阈值为(0.31±0.21)V,而在旋出即刻显著升高至(0.81±0.32)V,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10min时起博阈值下降至(0.34±0.17)v,己基本恢复至旋出前水平(p〉0.05)。此外,术后24h时的心肌酶的五个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72h时其差异己与术前无显著性。通过对单根组与双根组5个心肌酶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方案都是短时间内会对起搏阈值和心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允许的范围时间内均可恢复,因此该方案可为临床治疗心率不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杨艳刘凡
关键词: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起搏阈值心肌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