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进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治疗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抗血小板
  • 2篇抗血小板治疗
  • 2篇梗死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内

机构

  • 5篇北京航天总医...

作者

  • 5篇王进
  • 2篇胡东南

传媒

  • 3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方法以我院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胆固醇等各项指标。结果在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血运重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TC、hs-CRP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更佳。
王进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术后能够恢复正常血供,少数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较难达到预期,冠状动脉内溶栓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效途径。尿激酶原在急性栓塞性疾病的救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关于其在STEMI患者PCI中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在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36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在CK-MB、cTn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CK-MB、cTnI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 CKMB、cTnI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 CK-MB、cTnI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24、36 h CK-MB、cTn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12 h,治疗后36 h CK-MB、cTn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24 h(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心肌梗死面积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心肌梗死面积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后12 h,治疗后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后24 h(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王进王蓉陆蕙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冠状动脉
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栓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常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术后血栓发生风险,但部分患者存在不耐受现象,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缺血事件,因此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方案逐步应用于临床,但该治疗方案对PCI后血栓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PCI后血栓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PCI后血栓高危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6个月后,将替格瑞洛更换为氯吡格雷再继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分型及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值〕、胃黏膜损伤标志物〔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LVEDD、LVEF及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LVEDD、E/A值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LV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
王蓉胡东南王进陆蕙付坤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血NLR、CysC、BMI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胱抑素C(CysC)、体质指数(BMI)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20例CHF患者,收集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为Ⅱ级组(37例)、Ⅲ级组(47例)和Ⅳ级组(36例);另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36例)、无MACE组(84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不同预后CHF患者血清NLR、CysC水平以及BMI水平,采用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CH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NLR、CysC水平以及BMI水平高于Ⅲ级组患者高于Ⅱ级组患者(P<0.05)。MACE组患者血清NLR、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患者,而BMI明显低于无MACE组患者(P<0.05)。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CysC、BMI均为CHF患者心功能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LR、CysC水平以及BMI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NLR(AUC=0.750,P<0.01)、CysC(AUC=0.761,P<0.01)以及BMI(AUC=0.747,P<0.01)对CHF患者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项联合(AUC=0.923,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NLR、CysC、BMI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提高对CHF患者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王婷婷彭伟王进
关键词:胱抑素C心功能不良预后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转换在PCI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最佳时间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转换在PCI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PCI后接受DAPT的ACS患者270例,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A、B、C组,各90例,其分别于强化DAPT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2周、1个月、3个月时进入药物洗脱期[采用标准DAPT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1周],然后选取发生HPR的患者103例(A组48例,B组35例,C组20例)为研究对象,再次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别分为A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24例)和A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24例)、B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17例)和B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18例)、C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10例)和C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10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年。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A转换亚组与A不转换亚组、B转换亚组与B不转换亚组、C转换亚组与C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A、B、C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不转换亚组(P<0.05);A转换亚组与A不转换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转换亚组与B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转换亚组与C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转化亚组(P<0.05);A转换亚组与C转化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转换亚组与C转化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T转换策略可能会降低PCI后发生HPR的ACS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不会增
王蓉胡东南王进陆蕙付坤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血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