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晟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内镜
  • 3篇细胞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腺癌
  • 2篇胰腺炎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逆行
  • 2篇迁移
  • 2篇切除
  • 2篇切除率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剥离
  • 2篇黏膜剥离术
  • 2篇细胞迁移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1篇鄂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林军
  • 8篇杨晟
  • 4篇张海平
  • 4篇陈文华
  • 3篇商建
  • 2篇伍威
  • 1篇王红玲
  • 1篇赵秋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切除结直肠LST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共850个LST病灶,其中EMR治疗组525个病灶、ESD治疗组325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MR治疗组相比,ESD治疗组肿瘤整块切除率高[OR=15.45,95%CI(8.92,26.77),P<0.000 01]、完整切除率高[OR=8.44,95%CI(3.46,20.61),P<0.000 1]、局部复发率低[OR=0.06,95%CI(0.02,0.18),P<0.001]、手术时间长[SMD=1.27,95%CI(0.94,1.59),P<0.000 01],2种内镜下治疗方法之间穿孔率、延迟性出血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57,2.27),P=0.72]、[OR=1.17,95%CI(0.64,2.15),P=0.61]。结论在结直肠LST的内镜治疗方面,ESD的有效性明显优于EMR,安全性则与EMR相似,ESD或可作为首选内镜治疗方法。但上述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张海平伍威杨晟商建林军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局部复发率
维生素D_3衍生物MART-10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及survivinmRNA、c-myc蛋白、P21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_3衍生物MART-10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及survivin mRNA、c-myc蛋白、P2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四甲基谷氮咪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MART-10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BxPC-3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xPC-3细胞中c-myc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MART-10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其抑制50%细胞生长的给药浓度(IC50)为10-7 m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细胞在MART-10的作用下,G0/G1期的细胞比例上升而S期的细胞比例则下降;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随着MART-10作用时间的延长及给药浓度的增加,胰腺癌BxPC-3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低,而P21蛋白的表达量则逐渐增强.结论:维生素D_3衍生物MART-10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survivin、c-myc及P21的表达有关.
杨晟林军
关键词:BXPC-3细胞SURVIVIN基因C-MYC蛋白P21蛋白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引起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消化内科住院行ERCP治疗的1 04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操作、术后消化道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依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淀粉酶、脂肪酶、腹部影像学等指标将患者分为术后发生PEP组和未发生PEP组,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U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P的危险因素。结果PEP组患者53例,未发生PEP组988例,PEP总体发生率5.09%。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8.56(5.43,12.23)×10^9/L比7.12(5.58,9.20)×10^9/L,Z=-2.122]、中性粒细胞比值(0.82±0.11比0.76±0.12,t=-3.612)、术中乳头括约肌切开[60.37%(32/53)比43.72%(432/988),χ^2=5.646]、胆管球囊扩张[50.94%(27/53)比33.00%(326/988),χ^2=7.230]及乳头旁憩室[35.85%(19/53)比52.98%(523/988),χ^2=4.619]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中性粒细胞比值是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8,95%CI:1.019~1.098,P=0.003)。结论术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术中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球囊扩张及乳头旁憩室与PEP发生相关,其中术后中性粒细胞比值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陈文华林军王红玲王剑屏杨晟胡腾腾赵秋
关键词:胰腺炎
维生素D3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0,25,50,75,100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加维生素D3干预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48h后,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μmol/L组细胞Smo/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579±0.120,0.409±0.090,0.289±0.075,0.182±0.034,0.068±0.019,随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75,100μmol/L)明显抑制了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维生素D3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迁移,以最大浓度组(10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强,25,50,75,100μmol/L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24h后,其迁移抑制率分别为(15.45±1.35)%、(37.26±2.11)%、(69.96±2.71)%、(84.55±2.83)%,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阻滞Hedgehog信号通路的Smo蛋白有关。
杨晟何芳张海平商建陈文华胡腾腾王剑屏林军
关键词:胰腺癌维生素DHEDGEHOG信号通路细胞迁移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
张海平伍威杨晟商建林军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局部复发率
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2
2018年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重症PEP可危及生命。目前PEP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且缺乏标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近年来PE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文华林军王剑屏杨晟胡腾腾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预防措施
索拉菲尼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创建以来至2015年3月关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资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3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索拉菲尼联合TACE为试验组与TACE做单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及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ORR=2.47,95%CI1.72~3.54,P〈0.00001;ORCBR=3.07,95%CI2.18—4.31,P〈0.00001;OR6个月=4.38,95%CI1.83—10.48,P=0.0009;OR12全月3.34,95%CI2.22~5.03,P〈0.00001),用药前VEGF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SMD:0.00,95%CI=0.37—0.37,P=1.00),用药后VEGF变化率及AFP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SMD=1.23,95%CI-1.64~0.82,P〈0.00001;ORAFP=4.02,95%CI1.89~8.54,P=0.0003)。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皮疹、疲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HFSR=57.33,95%CI33.30~98.69;OR腹泻=9.03,95%CI5.62~14.49;OR高血压=5.39,95%CI3.44~9.08;OR皮疹:5.58,95%CI3.58—8.70,P〈0.00001;OR疲劳=1.77,95%CI1.01~3.12,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能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及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降低VEGF、AFP水平,但不良反应(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皮疹、疲劳)的发生率较高。
杨晟张海平林军
关键词:索拉菲尼肝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META分析
1,25-(OH)_2VitD_3对人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MMP-2、9、1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VitD_3]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1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不同浓度(0、25、50、75、100μmol/L)的1,25-(OH)_2VitD_3作用于PANC-1细胞,干预24 h时分别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迁移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干预48 h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MP-2、9、14蛋白。结果 0、25、50、75、100μmol/L的1,25-(OH)_2VitD_3干预PANC-1细胞24 h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6.20±0.84)、(30.80±2.28)、(18.80±1.64)、(13.20±2.39)、(5.20±1.30)个/HP,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6.03±1.25)、(55.82±1.65)、(41.43±1.51)、(19.86±1.45)、(10.23±1.95)个/HP;随着1,25-(OH)_2VitD_3浓度增加侵袭及迁移细胞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5-(OH)_2VitD_3干预PANC-1细胞48 h后,随着1,25-(OH)_2VitD_3浓度增加PANC-1细胞MMP-2、9、14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OH)_2VitD_3可通过下调MMP-2、9、14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杨晟刘声财陈文华胡腾腾林军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侵袭细胞迁移1,25-二羟基维生素D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