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冰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样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阴道
  • 1篇阴道不规则流...
  • 1篇阴道流血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癌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体素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滨州医学院附...
  • 2篇天津市急救中...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刘志冰
  • 2篇韩霞
  • 1篇李锐
  • 1篇董宁霞
  • 1篇李蕾
  • 1篇杜春娟
  • 1篇管东东
  • 1篇刘长民
  • 1篇吴淑华
  • 1篇成植温
  • 1篇李绵利
  • 1篇纪洪
  • 1篇郭琛
  • 1篇张冰
  • 1篇张燕
  • 1篇张扬扬
  • 1篇耿海涛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BL与LBL在肿瘤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PBL与LBL在肿瘤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6月,按照时期进行分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之间参与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2名医师采用LBL教学法,设为LBL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之间的45名医师采用PBL教学法,设为PBL组,对比两组医师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医师对教学方案的满意度。结果PBL组医师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医师的教学方案满意度评分为(84.2±6.1)分,显著高于LBL组的(75.1±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LBL教学法,PBL教学法应用于肿瘤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获得了培训医师的肯定,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韩霞董宁霞陈英海刘志冰高静成植温
关键词:肿瘤科PBLLBL教学模式满意度教育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5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于2015年6月23日就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大量暗红色血块。
纪洪张冰管东东李雷张扬扬刘志冰吴淑华张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绒毛膜癌阴道不规则流血不规则阴道流血分化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CLOCK蛋白表达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人类生物钟(human circadian clock,hCLOCK)蛋白作为节律调节蛋白家族的核心成员,在细胞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相关。本研究分析了hCLOC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11-01-2018-11-3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共97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LOCK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次相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hCLOC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92%(62/97),在癌旁组织中为42.27%(41/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P=0.003。相关分析显示,hCLOCK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rs=0.218,P=0.032)、FIGO分期(rs=0.331,P=0.001)及肌层浸润(rs=-0.213,P=0.036)有低度统计学意义的相关,而与年龄(rs=-0.042,P=0.679)、组织学分化(rs=-0.145,P=0.158)、ER(rs=-0.172,P=0.092)、PR(rs=-0.186,P=0.068)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结论 hCLOC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有关。
郭琛耿海涛李蕾刘志冰范庆帅李锐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细胞周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联合生物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各参数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L(HIF-1α)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59例晚期NSCLC行放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IVIM检查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取参数值,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HIF-1α水平。治疗结束1~3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将肿瘤对放化疗的治疗反应评价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和病变进展(PD),CR、PR归为疗效敏感组;SD、PD归为疗效不敏感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各参数值的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判断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的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NSCLC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IVIM参数值及血清VEGF、HIF-1α水平与年龄、分期及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D变化值、治疗后VEGF、VEGF变化值、治疗后HIF-1α值、HIF-1α变化值在预测近期疗效有一定价值(P<0.05)。D变化值、HIF-1α变化值诊断界值分别取0.29×10^-3 mm^2/s、0.29 ng/mL时,其预测放化疗疗效效能最佳。VEGF、HIF-1α联合IVIM参数能提高预测放化疗疗效的效能。结论VEGF、HIF-1α单独或联合IVIM参数均可作为早期预测NSCLC放化疗疗效的有效指标。
韩霞陈英海杜春娟刘志冰李绵利刘长民
关键词:肺癌VEGFHIF-1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