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心肺转流
  • 3篇转流
  • 2篇大血管
  • 2篇心脏大血管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晚期
  • 2篇脑复苏
  • 2篇后遗症
  • 2篇创伤
  • 2篇创伤后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心肺脑
  • 1篇心肺脑复苏

机构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作者

  • 7篇陈安清
  • 6篇周光华
  • 4篇王哲
  • 3篇蒋振斌
  • 3篇黄培志
  • 2篇薛军
  • 1篇陈安清
  • 1篇夏利民
  • 1篇徐德民
  • 1篇赵强

传媒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344例临床报告
目的:总结134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5年 6月,1344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1161例,女性183 例,年龄39-86(平均64...
赵强夏利民陈安清王哲徐德民
文献传递
心脏大血管创伤后晚期后遗症的诊断与处理
2000年
目的 报告心脏大血管创伤后晚期后遗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收集我科 195 4年 6月~ 1999年 7月收治的2 5例心脏大血管损伤后遗症病例资料 ,其中穿透伤 10例、闭合伤 9例、医源性损伤 6例。通过回顾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研究其诊断、处理方法的特点及预后。结果  2 3例经手术治疗痊愈 ,1例假性动脉瘤手术时出血死亡 ,1例因动脉导管结扎后 ,控制假性动脉瘤感染时 ,瘤体突然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
蒋振斌王哲陈安清周光华
关键词:后遗症外科手术
心肺复苏后脑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狗脑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改变,探讨其对脑复苏的意义。方法:静脉注射10%氯化钾造成心搏、呼吸骤停30分钟后,分2组进行心肺复苏,每组6只狗;第1组用传统方法,第2组用心肺转流(CPB)法,30分钟后观察复苏效果,并于复苏后第10、15、20、25、30和120分钟时开颅,分别取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组织,行脑组织Ca2+Mg2+ATP酶测定。另外,取2只正常狗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第1组仅1只狗于复苏第15分钟后一度恢复自主循环,20分钟后瞳孔开始缩小,但30分钟后,瞳孔再次散大,至复苏后25分钟心搏再次停止;其余5只均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第2组6只狗全部恢复自主循环,瞳孔缩小到正常大小,并出现对光反应。复苏后测脑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在第1组呈递减趋势,而第2组则呈上升趋势,直至正常。2组海马区的酶活性均高于皮层区(P<0.01)。结论:狗心搏、呼吸骤停30分钟后,用CPB方法复苏,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心肺复苏后,其脑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恢复将有利于改善脑细胞内Ca2+超载,阻止脑细胞不可逆死亡,恢复脑细胞功能,从而达到脑复苏。海马区比皮层区更容易复苏?
黄培志周光华陈安清薛军
关键词:心肺复苏ATP酶脑组织心肺转流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0年
蒋振斌周光华陈安清王哲
关键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疗效
2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后晚期后遗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报告心脏大血管创伤后晚期后遗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1954年6月~1995年4月治疗20例心脏大血管损伤后遗症,其中穿入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6例和医源性损伤5例。病变有瓣膜损伤8例,心脏异物5例,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4例,右心室动脉瘤加心室间隔缺损(VSD)、晚期心脏压塞和右下肺弹头、术后缩窄性心包炎各1例。施行手术早期取出心脏异物和心包腔引流4例。择期手术15例,其中施行瓣膜替换术6例,瓣膜成形术2例,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缝补术3例,心室间隔缺损加右心室室壁瘤缝补术、心腔内异物、血心包和缩窄性心包炎各1例。结果:19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1例因动脉导管结扎后假性动脉瘤,控制感染时突然瘤体破裂出血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或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蒋振斌周光华陈安清
关键词:心脏血管创伤后遗症
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观察狗心脏停搏30分钟后的心肺复苏效果,以10%氯化钾溶液静脉注射使实验狗心脏停搏、呼吸停止30分钟后,分两组进行心肺复苏实验研究.实验狗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常规法;第二组采用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法.实验期间,定时对心电图、动脉压、静脉压、动脉血气和瞳孔进行监测.心肺骤停后60分钟检查最终复苏效果.结果第一组仅1只狗(20%)于第1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瞳孔开始缩小,其余4只狗均未获复苏;第二组于2—3分钟后全部恢复自主循环(100%),瞳孔缩小.复苏30分钟后,其平均动脉压为8—14.0kPa,明显高于第一组(0—12.0kPa)(P<0.05),其静脉压为0.09—0.12kPa,明显低于第一组(0.14—0.24kPa)(P<0.01),PaCO_2为2.06—5.73kPa,明显低于第一组7.22—11.90kPa;PaO_2为21.70一59.81kPa,明显高于第一组(5.88—14.56kPa)(P<0.0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心搏呼吸骤停30分钟后,以心肺转流法进行复苏可有效地恢复自主循环,并可能有益于脑复苏.从少量实验动物复苏效果提示,CPB法明显优于常规法.
黄培志薛军周光华陈安清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转流脑复苏心脏骤停
心肺转流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观察心肺转流(CBP)对狗心脏停搏30分钟后的心肺复苏效果。方法:用静脉注射10%氯化钾溶液使狗心搏、呼吸骤停30分钟后,分两组进行心肺复苏,每组6只。对照组用常规法,实验组用CPB法,进行心电图、动脉压、静脉压、动脉血气监测和观察瞳孔,30分钟后观察复苏效果。结果:对照组仅1例于第1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瞳孔开始缩小,其余均未能复苏(20%)。实验组于2—3分钟后全部恢复自主循环(100%),瞳孔缩小。复苏30分钟后,实验组平动脉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压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大脑皮层及海马区脑组织Ca-Mg-ATP酶活性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呼吸骤停30分钟后,用心肺转流法复苏能有地恢复自主循环,并可能有益于脑复苏,其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
周光华陈安清陈安清王哲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转流脑复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