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斯震

作品数:5 被引量:3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动力学问题
  • 1篇断层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学问
  • 1篇山前
  • 1篇山前坳陷
  • 1篇吐鲁番盆地
  • 1篇逆断
  • 1篇逆断裂
  • 1篇逆断裂-褶皱...
  • 1篇盆地
  • 1篇褶皱
  • 1篇褶皱带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5篇彭斯震
  • 4篇邓起东
  • 3篇冯先岳
  • 3篇张培震
  • 3篇杨晓平
  • 3篇徐锡伟
  • 2篇李军
  • 1篇冉勇康
  • 1篇赵瑞斌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吐鲁番盆地的活动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
彭斯震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构造沉降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被引量:165
1996年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问题。早更新世以来,特别是早、中更新世之间,天山的构造活动由内部向南北两侧扩展,使得两侧的新生代凹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数排新生代褶皱带,整个天山的现代构造活动是一种扇形的向南和向北的双向逆冲缩短作用。这些新生代褶皱和断裂是控制天山地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构造。南北天山褶皱-逆断裂带都只发育在山前凹陷之内。凹陷以外的地方,山体沿高角度逆断裂直接逆冲于山前戈壁之上,变形集中发生在山体与戈壁的交界部位,戈壁内部不发生大规模变形,不形成山前褶皱-逆断裂带。显然,这种变形区所能吸收的地壳缩短量远小于发育多排褶皱-逆断裂带的凹陷区。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幅度的定量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的变形幅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对天山的直接推挤作用。帕米尔高原向北的强烈推挤可能是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震活动的主要地球动力来源。
张培震邓起东杨晓平彭斯震徐锡伟冯先岳
关键词: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140
1999年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位于天山新生代再生造山带北侧,南以准噶尔南缘断裂与天山相隔,内部发育了几排逆断裂 背斜带,每一排构造带又由多个逆断裂 背斜组成。最南的齐古逆断裂 背斜带形成于中生代末,其北的玛纳斯逆断裂背斜带包含霍尔果斯、玛纳斯和吐谷鲁逆断裂背斜,形成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受上、下2 个滑脱面和断坡的控制,形成上、下2 个背斜。再向北的独山子逆断裂背斜带由独山子、哈拉安德和安集海逆断裂背斜组成,形成于早、中更新世之间,主逆断裂向下在8 ~9 km 深处的侏罗系中变为近水平滑脱面。此外,在独山子和吐谷鲁背斜的西北和东北还分别发育有正在形成之中的西湖和呼图壁隆起。研究了这些逆断裂 背斜带的地表和深部的构造特征、二维和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后指出,它们是在天山向准噶尔盆地扩展过程中发育于近水平滑脱面和不同断坡上的断展褶皱,独山子和安集海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2 900 ,1 350 m ,缩短速率分别为397 ,187 m m/ a。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5 900 ,6 500 ,6 000 m ,相应的缩短速率分别为202,223 ,206 m m/a,准噶尔南缘断裂和乌鲁木齐山前坳陷第四纪?
邓起东冯先岳张培震杨晓平徐锡伟彭斯震李军
关键词:逆断裂褶皱带山前坳陷
河北宣化盆地南缘断裂的古地震遗迹被引量:9
1995年
通过开挖,在宣化盆地南缘断裂上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年代分别距今约8.54、7.08和5.31ka,平均重复间隔1615±360a。事件位移量分别为0.55~0.74m、0.52~0.7m和1.63~2.2m。但距今5.31ka以来断裂未发生过断错地表的运动,意味着其古地震重复不是简单的准周期型。
冉勇康王景钵彭斯震邓起东
关键词:古地震活断层
盲断裂、褶皱地震与新疆1906年玛纳斯地震被引量:100
1994年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时沿准噶尔南缘断裂产生的地表破坏是由非构造成因的振动和重力效应而形成的。天山山前第二排逆断裂和褶皱带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沿带已发现了长约130km的断续的地表破裂和最新隆起带。所以1906年玛纳斯地震是沿北天山主逆断裂带发生在深部的一次盲断裂地震。地表变形主要以褶皱隆起为主,是一次典型的“褶皱地震”。
张培震邓起东徐锡伟冯先岳彭斯震杨晓平赵瑞斌李军
关键词: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