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姗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全反式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蛋白
  • 1篇地中海贫血
  • 1篇序贯

机构

  • 8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8篇何姗
  • 7篇张本山
  • 7篇吴攀
  • 5篇杨海霞
  • 5篇旷文勇
  • 5篇宋娜
  • 3篇郑敏翠
  • 3篇李婉丽
  • 1篇向永华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ITP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Ts)和Treg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
吴攀旷文勇李婉丽杨海霞张本山何姗郑敏翠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儿童
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ous acid,ATO)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DA化疗方案巩固治疗,观察组给予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儿1、2、3、5年的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1、2、3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数<20×10~9/L、心脏毒性、严重呕吐、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炎、肾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巩固治疗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本山杨海霞旷文勇吴攀何姗宋娜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伊达比星亚砷酸
磁共振成像(T2*)检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心脏、肝脏铁负荷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我院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儿血清铁蛋白(SF)和体内铁沉积状况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我院28例重型β-TM患儿SF水平,并由我院放射科运用磁共振成像T2*(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组28例患儿中男16例,女12例,中位年龄11.2岁(7岁1个月~16岁11个月)。28例患儿中SF轻度升高者4例(14.3%),中度升高者8例(28.6%),高度升高者16例(57.1%)。肝脏MRI T2*检测结果 :肝铁轻度沉积2例(7.1%),中度沉积8例(28.6%),重度沉积18例(54.8%);心脏MRI T2*检测结果 :心铁正常16例(57.1%),轻度铁沉积4例(14.3%),中度铁沉积4例(14.3%),重度铁沉积4例(14.3%);LVEF降低者19例(67.9%),4例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中有3例(75%)LVEF明显降低(≤55%)。本组患儿SF水平与肝脏T2*值(r=-0.467,P=0.036)、心脏T2*值(r=-0.486,P=0.01)呈明显负相关;SF与输血量呈正相关(r=0.634,P=0.043;r=0.067,P=0.124)而与去铁治疗呈负相关(r=-0.526,P=0.043),SF和心脏T2*值与LVEF均无相关性(r=-0.154,P=0.306;r=0.067,P=0.124)。结论重型β-TM患儿SF增高及肝脏重度铁沉积发生率高,虽然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发生率不高,但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多有LVEF明显降低。
旷文勇向永华李婉丽杨海霞张本山吴攀何姗郑敏翠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铁沉积
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行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肝脏损害、低钾血症、肾脏损害、静脉炎及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18/22)、86.4%(19/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11/21)、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3/22),显著低于对照组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采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具有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本山吴攀何姗宋娜
关键词: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伏立康唑儿童
JEB方案治疗23例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观察JEB化疗方案在治疗儿童卵黄囊瘤术后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23例卵黄囊瘤患儿,年龄6~41(17.13±10.88)个月,男10例(43.5%),女13例(56.5%)。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所有患儿中,5年内总体存活率(OS):手术+JEB组(80%)>手术+PEB组(50%)>纯手术组(20%)(P>0.05),5年内无并发症存活率(EFS):手未+JEB组(70.0%)>手术+PEB组(12.5%)>纯手术组(0)(x^2=5.694,P=0.032)。结论对于卵黄囊瘤患儿,由于其预后较差,应及时明确诊断,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并行JEB化疗方案化疗,可显著提高5年无并发症存活率及大龄儿童5年总体存活率。
张本山李婉丽杨海霞旷文勇吴攀何姗宋娜
关键词:儿童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发生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Allo-HSCT治疗的1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lo-HSCT患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中,36例发生LOHC(25.71%)。发生时间为移植后7~116 d,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0 d。持续时间从4~60 d不等,中位时间11 d。2例患者因同时并发其他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导致死亡,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治疗方案包含塞替派、移植术后并发aGVHD、CMV血症的Allo-HSCT患儿发生LOHC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含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和巨细胞病毒血症是Allo-HSCT患儿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处理方案含塞替派和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是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娜张本山郑敏翠旷文勇何姗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A酸、柔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A酸、柔红霉素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AP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维A酸、柔红霉素治疗,实验组在维A酸、柔红霉素基础上联合三氧化二砷静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28天的治疗,试验组患儿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1%vs.82.35%,P<0.05);两组达到完全缓解时间、白细胞峰值、早期死亡率和感染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ML-RARα转阴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跟踪随访36个月,对照组与试验组患儿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1.22±3.78)月、(32.08±4.56)月、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1.71±4.21)月、(20.27±3.93)月,随访期内死亡率分别为5.88%、17.64%,试验组生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A酸、柔红霉素治疗方案能够提高APL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并改善长期生存情况,条件许可时,可以作为首选方案。
张本山杨海霞吴攀何姗宋娜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柔红霉素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3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观察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柯兴综合征面容、头痛、恶心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73.58%(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5.66%(3/53),显著低于对照组18.8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实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能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推广应用的积极意义。
何姗吴攀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