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利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缺血
  • 7篇心肌
  • 5篇心肌缺血
  • 5篇急性心肌缺血
  • 4篇术后
  • 4篇喷他佐辛
  • 4篇下肢
  • 4篇下肢缺血
  • 3篇心肌缺血大鼠
  • 3篇心室
  • 3篇心室功能
  • 3篇再灌注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缺血大鼠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室
  • 3篇左心室功能
  • 3篇麻醉
  • 3篇急性心肌缺血...

机构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王利利
  • 7篇郭政
  • 6篇原大江
  • 5篇张瑞林
  • 3篇贾鹏云
  • 3篇周晓奇
  • 2篇宋文慧
  • 2篇张林忠
  • 1篇郭锦丽
  • 1篇师新梅
  • 1篇梁凯恒
  • 1篇董孟林
  • 1篇高强
  • 1篇陈丽

传媒

  • 3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颈融合术后患者枕颈角度与困难气道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枕颈融合术后患者颅底枢椎角(O-C_(2)角)、颌-咽夹角(M-P角)和颈椎活动度(CROM)与困难气道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行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气道评估资料和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O-C_(2)角、M-P角和CROM。根据末次随访改良Mallampati分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无气管插管困难)和阳性组(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可能造成气管插管困难)。 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阳性组18例,阴性组35例。53例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O-C_(2)角和C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M-P角较术前减小( 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末次随访时O-C_(2)角和M-P角减小( P<0.05),C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M-P角减小,阳性组末次随访时O-C_(2)角减小( P<0.05)。O-C_(2)角、M-P角和CROM预测困难气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519。 结论:枕颈融合术后患者O-C_(2)角和M-P角减小可增加困难气道风险,两者可用于该类患者气道评估。
毋楠张林忠宋文慧张毓婧王利利梁凯恒殷昊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枕骨颈椎困难气道
喷他佐辛对止血带致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对止血带致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喷他佐辛治疗组(P组,n=20)。麻醉后P组患者给予喷他佐辛(0.5 mg/kg溶入100 m L生理盐水,30 min静脉滴注完毕),C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手术均采用蛛网膜下隙麻醉。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以及上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1 min(T2),松止血带30 min(T3),术后24 h(T4)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分别在T0,T3,T4时刻采取外周静脉血5 m 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0的水平。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三个时点的TNF-α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P组IL-6在T3,T4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IL-10在T3时,明显升高(P<0.05);T4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可有效抑制下肢缺血再灌注后IL-6的生成,促进IL-10的生成,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王利利周晓奇原大江
关键词:喷他佐辛止血带下肢缺血再灌注白介素6白介素10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419例70岁以上单侧髋部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按麻醉方式分为2组,S组为单纯腰麻组(282例),F组为超声下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后再行腰麻组(137例)。比较2组入手术室至手术前的时间段(T1)芬太尼使用量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最大变化率;比较2组术后24 h(T2)内入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瑞芬太尼的用量、入骨科病房病人曲马多的用量及所有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在T1时间段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S组(P<0.05),SBP、DBP、HR最大变化率也明显少于S组(P<0.05);在T2时间段,F组入ICU病人瑞芬太尼药物用量、回骨科病房病人曲马多用量均明显少于S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S组(P<0.05)。结论腰麻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减少术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有利于维持老年病人在术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傅小力杨光王利利原大江
关键词:腰麻髋部骨折手术
多次上颈椎手术致严重困难气道处理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性,年龄50岁,身高159 cm,体重45 kg,因"双上肢麻木伴走路不稳2月,加重1周"入院。颈椎X片及MRI示:寰枢椎脱位。既往否认系统性疾病病史,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及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大致正常心电图。术前诊断: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拟在全麻下行颈后入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毋楠张林忠宋文慧王利利
关键词:正常心电图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麻木寰枢椎脱位
喷他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患者(PLIF)60例随机分成三组:S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P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喷他佐辛0.5 mg/kg;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记录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拔管后5min(T5min),10 min(T10 min),15 min(T15 min),30 min(T30 min)进行VRS疼痛评分,并记录需要镇痛的例数及术后呼吸抑制、烦躁、恶心呕吐出现的例数。结果:三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 5 min时,S组的VRS评分高于A组(P<0.05),P组与S组、A组的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0 min,T15 min,T30 min时,P组和A组的VRS评分低于S组(P<0.05),P组与A组的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镇痛例数、烦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腰椎术后诱导的痛觉过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外,两者抗痛觉过敏作用的比较在临床上没有意义。
高强原大江王利利
关键词:瑞芬太尼喷他佐辛酮咯酸氨丁三醇痛觉过敏
P物质对离体大鼠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P物质对离体大鼠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ham组).急性冠脉结扎(coronaryarteryocclusion,cAO)组(CAO组)、P物质(substancePSP)干颊组(SP-CAO组),P物质受体拮抗剂(D-SP)干预组(D-SP-CA0组)。麻醉后分离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离体心脏.记录CAO前10min及CAO后60min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离体大鼠心脏CAO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比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CAO后10-30min之间,SP可以显著降低cAO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且这种作用可被D—SP有效逆转。结论:SP可明显减少离体大鼠灌流心脏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王利利张瑞林郭政
关键词:P物质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其损伤机制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的释放、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白细胞的作用和微循环障碍。研究报道指出,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物如镇静催眠类、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物自身的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等。本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指导。
周晓奇原大江王利利
关键词:麻醉药物镇静催眠药
P物质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P物质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分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部分,每部分随机分为3组(n=8):手术对照组(sham组)、急性结扎冠脉(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AO)组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在体实验干预组(D-SP组)使用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D-SP),离体实验干预组(SP组)使用P物质(substance P,SP)。CAO组和药物干预组在体和离体模型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手术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同CAO组。CAO前按照不同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P(离体,10-6mol/L)或D-SP(在体,10-7mol/L)。观察记录药物干预前5 min到CAO后60 min内的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LV+dP/dtmax)、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LV-dP/dtmax)和HR。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LVSP-LVEDP),同时记录心电图。结果与sham组及CAO组相比,CAO前SP和D-SP干预对左室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实验中,与CAO组相比,NK-1受体拮抗剂(D-SP)组CAO后LV+dP/dtmax显著升高(P<0.05),降低LV-dP/dtmax(P<0.05)。离体研究中,与CAO组相比,SP组CAO后LVEDP明显升高(P<0.05)。SP和D-SP对CAO后心率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P物质通过激活NK-1受体减弱急性心肌缺血后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王利利张瑞林郭政
关键词:P物质急性心肌缺血左心室功能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SHAM组)、单纯结扎冠脉组(coronary arte...
王利利张瑞林郭政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左心室功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6年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8):对照组(Sham组)、急性冠脉结扎(CAO)组、CGRP8-37预先干预急性冠脉结扎组(CGRP8-37-CAO组)。按单发、二联、三联和三次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统计CAO前10 min至CAO后60 min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O可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缺血早期的0~12 min,并且在CAO后6 min左右达到最高峰。CAO前用CGRP8-37预处理可明显增加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且发生的时程从CAO组的0~12 min延长到0~20 min,心律失常出现的高峰改变为CAO后12 min。Sham组、CAO组和CGRP8-37-CAO三组动物CAO前10 min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CAO组、CGRP8-37-CAO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CAO组比较,CGRP8-37-CAO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也明显增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差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CAO后20、30、40 min。结论 CGRP8-37可明显增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
王利利张瑞林郭政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