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虹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糖尿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基因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氮合成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诱导型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酸酶
  • 1篇糖化
  • 1篇糖化白蛋白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4篇陈虹
  • 2篇陈瑞敏
  • 2篇黄爱民
  • 1篇袁欣
  • 1篇臧盛兵
  • 1篇杨晓红
  • 1篇陶璇
  • 1篇王斌
  • 1篇陈虹
  • 1篇高凌云
  • 1篇施磊健
  • 1篇郁万媛
  • 1篇陈安敏
  • 1篇李婷婷

传媒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中精氨酸酶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6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rg-1和iNOS的表达,采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Arg-1和iNOS的阳性率分别为18.7%(23/123)和37.0%(54/14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146/146)和93.8%(13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21,P<0.01,χ^2=104.276,P<0.01);两者表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331,P<0.01)。Arg-1低表达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Edmondson分级相关,iNOS低表达与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Arg-1(+)组>Arg-1(-)组以及Arg-1(+)iNOS(+)组>Arg-1(+)iNOS(-)组>Arg-1(-)iNOS(+)组>Arg-1(-)iNOS(-)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脉管癌栓与RFS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在HCC中Arg-1与iNOS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两者均可反映HCC的恶性程度,两者降低/缺失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HCC的发生与发展,联合检测Arg-1与iNOS对HCC的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陶璇王斌陈虹陈虹黄爱民黄传钟高凌云
关键词:肝细胞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分化预后
一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ABCC8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患儿的临床特征,检测其家系的ABCC8基因,为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1月龄NDM患儿临床资料并对该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患儿血糖明显升高,C肽、胰岛素降低,尿糖、尿酮体阳性,糖尿病相关抗体5项均阴性,具有NDM典型的临床表现,中度脱水外观,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基因检测示患儿及其父亲、哥哥、祖母携带ABCC8基因C.2690A〉T(p.D897V)杂合突变。予补液、胰岛素静脉给药等处理,酸中毒纠正后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随访8个月血糖控制欠佳,加予格列苯脲,血糖控制较前好转。结论该患儿ABCC8基因突变c.2690A〉T未见报道,格列本脲对其部分有效。
陈虹陈瑞敏袁欣杨晓红陈诗珺
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格列苯脲
新生儿糖尿病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大部分新生儿糖尿病(NDM)发柄与基因突变有关,部分NDM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新近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NDM的发病机制及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另有研究表明糖化白蛋白是反映NDM血糖控制的有用指标。文章综述近年对NDM研究的进展。
张静陈虹陈瑞敏
关键词:糖尿病基因KATP通道糖化白蛋白新生儿
结直肠癌组织ATF3及其靶基因Cyclin D1与Maspin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检测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其靶基因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探讨ATF3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含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肠黏膜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F3、Cyclin D1及Maspin的表达情况。结果:ATF3、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51.4%和59.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6%、2.7%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252、44.411和33.689,P值均为0.000;ATF3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浆膜层表达(83.3%)高于肌层(38.9%),有淋巴结转移(92.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45.7%),χ2值分别为13.290和17.110,P值均为0.000;Cyclin D1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低分化组织表达(71.4%)高于高中分化组织(39.1%),浆膜层表达(61.1%)高于肌层(28.8%),有淋巴结转移(69.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1.4%),χ2值分别为7.268、6.019和10.550,P值分别为0.007、0.014和0.001;Maspin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值均>0.05。ATF3、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中均高表达,ATF3与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00),与Maspin表达无明显相关(r=0.075,P=0.513)。结论:ATF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TF3可能通过调控Cyclin D1表达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臧盛兵郁万媛陈虹施磊健李婷婷陈安敏黄爱民黄爱民
关键词:ATF3CYCLIND1MASP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